【本報台北訊】現在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精神經醫師警告,壓力沈重、加上過度依賴手機,容易成為焦慮憂鬱傾向的「低頭族」,會不自覺地查閱來信及來電,出現類似輕微強迫症。最近一年來,就有不少類似症狀的上班族到醫院就診。
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煜軒指出,隨處可見低頭族,手指在手機螢幕上畫來畫去,查閱是否有新的電郵。就精神醫學來看,這已是類似輕微的強迫症,可說是新世代通病,值得關注。
臨床顯示,低頭族容易出現焦慮、憂鬱等傾向,也是「手機幽靈振動症候」、「手機幻聽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儘管腦內多巴胺分泌正常,但還是容易出現非典型的假性幻覺。
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級醫師楊聰財指出,門診經常有自覺全身不對勁,卻找不出原因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症狀包括睡眠品質差、頭暈、心悸、腸胃不順、頻尿等。
他表示,常有「鬼來電」經驗、或低頭族,都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旺盛等問題,必須學習紓壓、放鬆。楊聰財認為,瑜伽、腹式呼吸都是不錯的紓壓方法。一天腹式呼吸八十次,坐著靠緊椅背、全身放鬆,再用鼻子慢慢吸氣、嘴巴慢慢吐氣。一天分四次每次腹式呼吸二十次,只要持之以恆,就可讓交感神經穩定。試著不要隨時隨地把玩手機;手機只是溝通工具,不要成為壓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