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北路林蔭邊等公車,黃昏的風帶著涼意,竟圖著多吹一點風而寧願錯過多次班車。就這樣,感受到公車亭變了,只留一塊小小的遮雨棚,把乘客候車的座椅移挪到路邊樹蔭下,構成了城市的層次感。有一張椅子坐了一對情侶,把三明治小口小口放進嘴裡,似專心,又有那麼點隨性,和美麗的街景融成一體。
抱著不輕的紙袋,發傻的看著人車像光影般在眼前滑過,好感謝街邊有椅子把自己托著,享受黃昏寧靜的幸福,舒緩一下疾行的腳酸。
想要這樣舒適的在戶外歇腳吹吹風,也是用時光流轉換來的。
小時候只有公園會擺幾張石凳木椅什麼的,路面因為鋪上水泥,進階後變成柏油,同樣是大人口中的「馬路如虎口」,小孩子千萬別獨個蹦進那危險地帶。所以,一長條街,極少植樹,走的路與坐的椅壁壘分明,單調又帶點風砂的往前延伸,像時代給予我們閉鎖的童年。
有點年紀的時候去到歐洲幾大城市,才知街頭漫步是早存在於腦中的浪漫嚮往。走一走,逛一逛,再席地坐一坐,十分符合優閒節奏。
第一次去巴黎,水池邊環繞著一圈石階,好多人坐在那曬太陽,帶著開放的心與形,讓金髮碧眼與多彩的服飾形成一幅油畫,我們雖是其中的小黑點,但覺得那時那刻,突起環遊世界八十天的氣派。
也常坐在日本京都的街邊看人,行色匆匆中,因環顧著禮貌,不時穿插小碎步,呈現東洋的一種不討厭的做作,好似人人都被和服裹著,自己得隨時約束自己。
這些年,台北的兩排行人樹下,各式各樣的座椅等著我們停下腳步來歇腳,因為有它,朋友像秋天的落絮,四處竄向他們喜歡的地方時,也不必急著叫喚,一張椅子,一本書,積藏足夠的耐性,足以自得其樂。
街邊種樹,樹下擺張椅子,偶像劇的FU,就這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