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爸談癌】癌症會不會傳染?

文/曹朝榮 |2012.08.24
1809觀看次
字級

文/曹朝榮

日前,「癌症重症病童中途之家」要落腳台北市大安區,因極少數里民反對、擔心癌症會傳染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使該里居民成了眾矢之的。

在門診常常有病人問起,能否和家人一起進食?餐具要不要分開?可不可以接吻、性生活?蚊子的叮咬會不會傳播癌症?即便是家屬也會有此疑問。

至於,癌症會不會傳染?

澳洲南部塔斯馬尼亞島上有一種動物「袋獾」,近年被自然保育國際聯盟認定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當地科學團隊研究發現,原因是罹患一種致命的「惡性神經鞘腫瘤」。

研究人員發現袋獾因為爭食、交媾時的互咬而散播癌細胞,致使島上袋獾的數量急遽下降。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犬類間也出現一種具傳染性的癌症「犬類性傳染性腫瘤」,它被發現是犬類之間藉由性交而傳染。

人類癌症的傳染並非全然沒有,幾乎都是醫學文獻上極為罕見且特殊的案例。例如外科系的醫師或實驗室內的人員,由於手部有傷口,直接接觸到癌灶而感染癌細胞,一段時間後在原本傷口處長出腫瘤。

器官移植或造血細胞移植也曾發現,捐贈器官之後才發現罹患癌症的捐贈者,他們的器官受贈者中,有部分受贈病人後來也罹患同樣的癌症,原因無非是捐贈前體內的器官或血液細胞內已有癌細胞。

然而癌細胞是否具傳染性,得視病人的癌細胞進入另一個體內後,能否突破接受者體內免疫系統的監視防衛,順利地被接受包容在異體內生存。換句話說,人體間的免疫相容性決定了癌細胞能否突圍成功、順利生存。

除了上述極為罕見的案例,癌症並非感染症或傳染性疾病。一般而言,癌細胞離開身體後很快就會乾枯而凋萎,即便進入另一個人的體內,扮演猶如警察般巡邏防衛角色的身體免疫系統也常會辨識出入侵者的危險性,並將其驅除出境。

癌症絕非一夕生成,因家人罹癌而擔心會不會受傳染,不僅多慮也是無謂的疑問,況且全家人一起生活多年,縱使會傳染,也已傳染。與其擔心發生機率將近於零的問題,倒不如細心提醒自己定期做身體檢查、放心享受如常的生活。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