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 --學童近視、蛀牙 與校長能力無關

林彥呈 |2012.08.23
678觀看次
字級

台北市長郝龍斌要將降低近視率與蛀牙率作為校長考績指標;儘管實施計畫研議「只獎不懲」,筆者仍然認為,對於改善學童近視與蛀牙的狀況,恐怕不具實質成效。

首先,學校固有教化功能,良好的閱讀與刷牙習慣,亦是基本生活要求;唯此應以家庭教育及學童個人習慣為中心,開始做起,而非將相關責任加諸於校方。

畢竟,學童蛀牙與近視,係因生活習慣仍待改進,與校長治校能力之間實無明顯關聯,不論獎或是懲,將兩者混為一談,未免過於牽強。

其實,現今多數學童近視的主要因素,並非在校閱讀環境不佳,抑或燈光未符標準,而是接觸電腦、電視的時間過長。學童放學返家後,對其生活作息的關心與調適,最具直接影響力的家長責無旁貸;而根本無從「管教」的校方,實則只剩口頭叮囑之效。

此外,按常理而言,既然實施評比機制,並且關乎校長考核加分與否,想必將見「校長一聲令下、基層勞師動眾」的景況。

筆者就常聽到一些基層教師抱怨,有校長為了校務評鑑或是校外競賽(個人面子?),又是辦理活動,又是留校開會,要求甚嚴,只為爭得名列前茅的榮譽。

誠如本文前幾段所言,校方對於防阻學童近視、蛀牙的直接影響與效果並不顯著;倘若實施評比,將來會否發生活動也辦了、經費與人力也耗費了,卻仍未見改善學童近視與蛀牙情況之窘境?

不知從何開始,社會盛行一股將家庭教育的責任,歸咎於學校之風氣,包括字跡端正、飲食健康等等,現在就連改善學童蛀牙與近視狀況,都能與校長治校能力有所掛鉤,著實令人不解;對於學童生活教育的重心,家庭及學校扮演的角色已然混淆錯置,豈有此理?

郝市長固然立意良善,想讓莘莘學子更加健康,依筆者管見,與其將非校方本務的「功勞」作為校長考核加分指標, 毋寧直接由市府撥予學校經費,設立獎賞標準與制度,鼓勵為自己健康良好把關的學童,或許會更有明顯效益。林彥呈(高雄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