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期間,折桂、衛冕與蟬聯這三個詞也大熱。此三詞都有奪冠之意,但也有些微差別。
先看「折桂」,這可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妙詞。折桂一詞源於《晉書‧郤詵傳》:「累近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這是說郤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司馬炎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我金殿對策,是天下第一,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 此後即將朝廷科舉中選拔人才,稱為「折桂」。
無獨有偶,古希臘人也有段「桂冠」情結。傳說太陽神阿波羅愛上了露珠女神達芬,達芬不允,阿波羅窮追不捨,達芬化作了月桂樹,阿波羅一往情深表白:「我將永遠愛你,讓你成為最高榮譽的象徵。」於是,古希臘人用月桂樹葉和橄欖枝編成精美的花冠,獻給有才華的詩人和各種競技比賽的優勝者。後來,「桂冠」便成了第一名的代名詞。就這樣,西洋「桂冠」進入漢語,與中國「折桂」天然融合。
「衛冕」指的是捍衛自己的榮譽和王者地位,體育競賽中指保住上屆取得的冠軍地位。「冕」就是帽子,而且是那種十分華貴的帽子。體育比賽中第一是桂冠,「冠」、「冕」類似,衛冕這一語彙就很自然了。
「蟬聯」又作「蟬連」。蟬即知了,是一種常見昆蟲。蟬的幼蟲變為成蟲時,便脫掉蟬殼,軀體在原來基礎上得以延伸,故稱為「蟬聯」。為此,在一些體育比賽項目,如連續保持了冠軍,就叫「蟬聯冠軍」;保持了亞軍,就叫「蟬聯亞軍」等等。如此看來,蟬聯雖與衛冕意思相近,但如果不加「冠軍」二字,還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