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澳門共有二千零九十一名高中畢業生(約百分之四十五報考)獲台灣大專院校錄取,估計今年會有超過一千人赴台灣升學。目前澳門學生留台人數共四千三百多人,比居次的馬來西亞多一百多人。
澳門高中生為何紛紛赴台就讀,主要是澳門當地的大學沒有充足的吸引力,而經歷了一九七○年代末期台灣的經濟起飛階段,原有從大陸遷台的高校建設和師資發展,使台灣學術品質不斷提升,相對於國外學校的合理學費,不斷吸引澳門學生前往,今天活躍在澳門政商界人士,不少是早期留學台灣的。
澳門學生赴台的後續動力,逐漸超越了傳統的僑生來源地馬來西亞和香港等。這與澳門當地大學建設的落後有一定關係,澳門自一九八一年建立第一所私立大學東亞大學(今澳門大學前身),才開始了現代化教育的步伐。
進入西元二○○○年以後,澳門當地的教育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澳門十所大學(四所公立大學與六所私立大學)外加兩個研究所的建設,對於五十五萬人口的澳門來說,數量上雖充足,但優良師資不足,教育資源不均,學科建設失衡等幾大因素,仍然帶來本土學生外流的嚴重挑戰。
大陸在澳門地區的招生中雖然每年有兩成左右的增額,但今年仍然只有約四百五十人報考(不含保送生),錄取人數僅為二百三十九人。
曾經在台灣就讀的一位澳門女生表示,六年前她選擇台灣而非大陸就讀,一方面是台灣蓬勃的教育環境,讓她可以在不算昂貴的經費下,進行有品質的多樣選擇,另一方面她則是擔憂大陸的教育品質,無法使自己真正獲益。
此外台灣的學歷,澳門完全開放承認,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理解為短暫的「出國」念書的經歷,這樣的經歷不僅可以方便熟悉兩岸文化的澳門學生在台灣企業工作。在不少澳門生看來,能去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深造的同學畢竟是少數。
澳門大學有八成是本地生,近七成的學生選擇商科(博弈、工商管理)或者旅遊服務專業,重商氛圍不言而喻。
由於台灣先進的科技教育和獨特的人文社會科學不斷發展,愈來愈多澳門學生來台學習非傳統的商科或經濟類的課程。
在台灣大學就讀政治系的陳姓澳門生就選擇在大學部畢業後,繼續攻讀相關科系。在他看來台灣民主自由化下的人文社會科學,對他更有吸引力,今天在台灣實際體驗到的民主與自由,也是他未來穿梭兩岸的重要財富。
二○一一年底,台北經濟文化中心澳門處成立,澳生來台的程序更加便捷開放。持續不斷赴台,是否能促進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一步轉型,是否轉化為台灣另外的人才儲備庫,為台灣本土建設提供便利需要,值得深切期待。
柏樂(澳門/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