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寺位於大陸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澤當鎮東南,雅礱河東岸,始建於松贊干布時代,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吐蕃時期西藏第一座佛堂。
「昌珠」在藏語中意為鷹和龍。傳說,唐朝文成公主初入藏時,夜觀天象,日察地形,發現吐蕃全域的地形極似一仰臥的羅剎女,極不利於吐蕃王朝立國,須在羅剎女的心臟和四肢建寺以鎮之,因而在羅剎女的左臂上興建昌珠寺。
此外,相傳建寺前,當地是一個湖泊,湖中有惡龍作亂,被松贊干布化身的大鵬降伏後才得以建寺,因此取名為「昌珠寺」,昌珠寺也供奉松贊干布。
傳說,文成公主與蓮花生大士、密勒日巴等高僧,都曾在昌珠寺附近修行,其修行地遺址仍存,所以昌珠寺一帶仍為許多佛教信徒的朝拜聖地。
圖為昌珠寺裡的松贊干布造像。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