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華資助孩童已近二十年。
圖/記者李祖翔、家扶基金會非報系
台灣世界展望會推資助兒童計畫已久,響應的國人不在少數,他們為國內外的小生命帶來轉變的希望,讓孩子獲得順利上學、改善基礎生活條件的機會。
台北的陳俊池連續六年資助即將升小五的小婷,他說,早期自己是經濟無憂的雙薪家庭,資助貧童游刃有餘,但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後,經濟負擔沉重,一度想過要停掉資助,不過他想,資助款對他們每個月或許造成了一點多餘的負擔,但對孩子來說,卻是相當重要的支持。
四十八歲的杜淑華,資助孩童已近二十年歲月,在她二十三歲時,看見一篇關於心臟病童困境的報導,動了惻隱之心,隨後就開始定期捐款,她說:「做善事讓我快樂!」多年前,她先生在大陸工作,感染肝炎,回台灣後轉化為癌症,她深受打擊,經濟也面臨挑戰,本想停了資助,但先生告訴她:「只要還有一口飯吃,就應該繼續助人。」當時,她的父親也因重病過世,臨終前竟託付她,把積蓄用去幫助兩名資助已久的貧童,沒想到父親即使辭世也要延續那份愛。
今年正值青壯的三十歲資助人紀權窅,結婚才一年,就有了一位十四歲的越南孩子,這個孩子是「資助童」,一個讓他實踐自己對好爸爸的定義:「在每個人生關鍵時刻,都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孩子。紀權窅說,從高中開始,心裡的願望就和一般同學不同,不想當老闆、不想留學,而是當一位好爸爸。所資助的越南童,每一年都會畫一棟房子給他,隨著年紀增長,房子愈來愈漂亮,有花有草還有小動物,「很高興,能看見他的生命愈來愈豐富。」他說。
黃以民十二年來同樣資助過八個孩子,他幫助過的孩子已有人有能力追求夢想,進而改善家庭生活。「這些孩子雖然處在艱困的環境,卻能保持樂觀,他們常分享自己未來想做的事,也提到未來要如何幫助自己居住的社區,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正面的思考,讓我們感動。」黃以民的太太常和他討論孩子的事,他說:「夫妻能一起投入資助兒童的計畫是很棒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