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爸談癌】 癌症體驗者(下)

文/曹朝榮 |2012.08.10
858觀看次
字級

連續七年贏得環法自由車賽冠軍的蘭斯‧阿姆斯壯,是舉世知名的自由車賽職業選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抗癌英雄。一九九六年十月,那年二十五歲的阿姆斯壯被診斷罹患睪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和肺部。接受右睪丸及腦部轉移切除手術和無數次的化學治療後,阿姆斯壯以無比毅力重返競技場,並自一九九九年開始於環法自由車賽七連冠,創下該賽事的歷史紀錄。

阿姆斯壯當時接受標準化學治療處方BEP(bleomycin,etoposide和cisplatin),主治醫師考量bleomycin可能造成的慢性毒性會損及阿姆斯壯肺部的機能,影響他往後賽場上的表現,選用對肺部影響較小的ifosfamide取代bleomycin;並為他進行化學治療前冷凍保存精子,讓他後來順利生下一位男孩及一對雙胞胎女兒,而他竟也倖免於化學治療對生殖功能的傷害,在治療結束多年後,與現任女友自然受孕又生了兩個孩子。

阿姆斯壯罹癌後的生命力和勇氣,感動、激勵無數癌症病人,他陸續成立蘭斯‧阿姆斯壯基金會及LiveStrong非營利組織,致力協助癌症研究、癌症防治及支援癌症體驗者,幫助他們及家屬渡過罹癌後的人生低潮、危機。

支持性治療的進步,化解很多癌症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毒性,況且絕大部分的急性副作用都是暫時的現象,人類自身有療癒、康復的力量,不要為尚未發生的急性副作用煩惱、裹足不前。

在選擇、決定治療前,除了對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短期間會發生的急性副作用、毒性和風險有所了解外,也要知曉可能衍生的長期後遺症和晚期的副作用,在治療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品質將會是如何。

有不少癌症體驗者身體已經沒有癌症,但仍然要面對癌症及其治療所帶來長期或晚期的副作用。

如果治療的方式可以有所選擇,以上所提,在做出決定前都要列入考慮的要項,如同阿姆斯壯的例子,醫師的治療計畫為其納入職業生涯、生育後代的考量,為病人顧及治療對生活、職業的影響,才讓世人有機會見證自由車賽場上的抗癌英雄。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