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from everything 陳玉慧 慈悲修行路

周旻樺 |2012.08.05
1534觀看次
字級

去找回無條件的愛吧,去愛人如愛己。——措尼仁波切

陳玉慧,橫跨電影工作、新聞工作和創作,她的人生故事相當豐富,也因此創作內容十分廣泛,被譽為當代最動人的散文家,甚至「台灣的世界之窗」。

多年前,她因為不明的病痛四處求醫,從東方靜坐、氣功、瑜伽到西方的心理分析治療,經歷了漫長的尋醫與尋道的過程,生理的痛苦,反而成為她療癒內在創傷的起點。

自從接觸佛法後,她不僅身心得到平靜,個性也逐漸轉變為利他,且無畏無懼。藉著整理修行的經過,希望與讀者分享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的智慧,以及她如何從「利他」的練習中,找回身心安定與平靜。

二十餘書 都是嘗試

要《找回無條件的愛》是沒有條件的,生命是無常的,如果大家都在苦海裡,唯有自己持著「平常心」才能離苦;生活不夠苦,故不能痛下決心,以致蒙昧的時候比較多,對苦習以為常。

「我常說,寫別人都是寫自己……所有的文學書,都只是作家辛苦地在描述輪迴世界,是作者的細微身所看到的世界。」

「我其實常常追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有時我們追風箏,或是追月亮,追著追著,我們也忘了動機是什麼。回到最初,去檢驗動機,更容易發現自己,恐懼與希望,人就是會在這二個光譜中擺盪。」

著作豐富的陳玉慧說:「我曾經是自我情緒的受害者,被自己的過去所綁架,直到學習修止後,我才覺知,原來我可以主宰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從此,我成為一個有情緒但並非情緒化的人。」

創作者在修行之後有甚麼改變?陳玉慧表示,基本上沒太大不同,主要是情緒得到管理。情緒是可以管理的,但是必須學習。

心靜如水 念念分明

修持,並不是沒有情緒了,心靜如水,風來會動,天冷會結冰。

靜心就可以駕馭情緒,如一行禪師所說「日常生活念念分明」,也就是「本覺」。修持過程中,感覺更敏銳,聽到的、看到的更五彩繽紛,人的知覺彷彿被開發了。

「修止會訓練我們對自己的念頭有所觀看,所以在寫作時,我比較有『一粒沙見一世界』的譬喻能力,但這一部分也不過是增進自己的寫作技藝部分,如今,我開始認為,修止真正對作家的影響很大,有了菩提心,如果還可以運用寫作技巧,作家一定可以做更大的書寫轉換。」

陳玉慧表示,這本書是說自己求道的故事,但同時,也透過這本書盡一點對老師、佛陀、菩薩的虔誠心意。若說這本書本來是為老師寫,卻又未必純然;為別人寫,也是為自己寫。希望能將自己的收穫分享給更多的人,透過本書,可啟發讀者,讓大家也都有機會free from everything。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