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微藻 減碳能力比綠樹高20倍

羅智華 |2012.08.03
2786觀看次
字級
成大教授張嘉修表示,微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甚至比三葉蟲出現得還早。圖/記者羅智華

藻類也能用來發展綠色能源嗎?成功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張嘉修結合成大生物科技中心、化學系、交通大學、高雄海洋科大組成跨領域團隊投入「微藻科技」研究,成功研發出直接吸收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碳的微藻養殖系統,發展潛力不但可觀,更申請多項專利,未來將可作為綠色生質能源「生力軍」。

歐美這幾年加緊腳步投入大豆、玉米等生質能源研發,以開發替代能源。而國際之所以如此積極的關係正是因為能源枯竭情況日益嚴重。從每天出門搭乘的大眾交通工具,到我們穿的衣服、甚至每天洗澡少不了的天然氣,在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幾乎已跟石化燃料息息相關,尤其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對石油、天然氣的依賴更與日俱增。但,再普及的能源也終有枯竭的一天,能源專家就預估,如果我們消耗能源的速度不變,三十年後,世界上許多大型油田就將面臨原油枯竭窘況。

除了能源危機引發國際關注外,更令環保團體擔心的是二氧化碳帶來的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簡稱IPCC)也對此提出警告,20 世紀地表均溫已比過去增加0.6 度,若人類不趕緊防患於未然,暖化情況將有增無減,屆時冰山融化速度將愈來愈快,低窪國家民眾更可能成為第一波「氣候難民」。有鑑於此,成大團隊才會嘗試用微藻來發展生質能源,希望能為環保助上一臂之力。

「微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甚至比三葉蟲出現得還早」張嘉修表示,微藻屬於水生單細胞藻類,能有效率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早在三十五億年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因此又有「古生物」的稱號。

除了生存年代久遠,最讓科學家吃驚的是它們的減碳能力,由於微藻須靠著光合作用才能存活下去,而二氧化碳更是微藻進行光合作用時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微藻邊行使光合作用時就能邊發揮降低二氧化碳的效果。根據統計,若要產生1 Kg的微藻,過程中得吸收1.6至2.0 Kg的二氧化碳,吸碳效率比一般陸地上的綠色植物要高出二十倍以上,可謂是生物界中的「減碳高手」。

張嘉修表示,正因微藻減碳成效不容小覷,也讓團隊發想出可利用工業廢氣排放的二氧化碳來培養微藻,藉此達一舉兩得功效。於是團隊與中鋼公司進行產學合作,在中鋼建置一套微藻養殖系統,利用中鋼所排放的高爐煙道氣來進行微藻養殖,並將所生產的微藻作為原料,藉此建立微藻生質柴油生產與技術平台,開發出微藻減碳與生質能源的生產技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