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你我他】 紙上談兵

苗方 |2012.07.31
1566觀看次
字級

趙括(?~前二六○年)為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其父為趙國名將趙奢。

西元前二六四年,秦國攻打韓國,沿著黃河北岸向東挺進,兩年後,把韓國與其北方領土上黨郡隔開。上黨郡郡守,向趙國投降,進獻上黨郡。

秦國當然不願已到手的土地被別人搶去,西元前二六○年,向上黨進攻,等到趙國大將廉頗率援軍到達時,上黨已經陷落。廉頗節節失利,最後退到長平關(山西高平),構築營壘,堅守不出。廉頗認為秦軍遠來,一定不能持久,他將等到秦軍撤退時,再行出擊。秦國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頗,就不可能殲滅趙軍。

兩軍僵持不下,秦王請范雎出主意,派人散布流言:「秦國最怕讓年輕的趙括帶兵,廉頗已經年老不中用啦!」趙王聽信流言,把廉頗免職,任命趙括繼任。

趙括有絕頂的聰明和口才,趙奢與兒子談論兵法,往往被兒子駁得啞口無言,人人稱讚:「將門虎子」。但趙奢不以為然說:「戰爭是關乎生死的大事,他說起來如此輕鬆,一旦擔任大將,必定失敗。」

所以當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後,趙括之母立刻上書給趙王:「趙括不是大將之才,請不要派遣。」趙王以為趙母謙讓,還是不改任命,趙母請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萬一喪師辱國,不要株連全家。」趙王允許。

後來,趙括聲勢浩大地領著四十萬大軍,把廉頗原先的規定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如果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秦將白起到了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場敗仗;趙括不知是陷阱,還下令拚命追趕,結果中了秦軍的埋伏,四十萬大軍被切成兩段,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

最後,趙括的軍隊,因為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後,趙括帶兵想衝出重圍,卻被秦軍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投降,趙國大敗。

後人把趙括打仗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一敗塗地的事,歸納成一個成語「紙上談兵」,意指只懂理論卻不會實際應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