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覺悟者,見我心

永光 |2012.07.29
1302觀看次
字級

近日,佛光山舉辦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來自世界各地的一千二百位青年,齊聚在佛光山,共同為啟發自我的生命價值而探討深研。

其中嚴長壽先生提醒青年,過去如傅斯年、李遠哲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當時共同的使命,便是如何以所學的知識,為革新社會與服務大眾而努力。話語中激勵著一種為全民福祉而共同奮鬥的熱情。

佛教的經典中,也經常出現「為諸眾生,善作大誓,能大利益,無量眾生,令心無垢,是故來世,得成為佛,天人之尊」之善語。也就是說,佛陀以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的人間行化,揭示著一種淑世利民的實踐。來自中國大陸北京大學的于丹教授,則以佛即覺悟者,來闡釋佛教之淑世利民不在於外境條件,而緣於觀照自心,活在當下的契機。她說「覺」的下面是個「見」字,「悟」即是「我心」,因此能見我心者即是覺悟之人。

本課課文中,婆羅門一路追尋佛陀千輻輪的足跡,找尋到相好光明的佛陀,並進一步聆聽法音,明白佛陀是經過多生累劫的修行,而超越三界煩惱,如泥中淨蓮,成就覺行圓滿的德行。千輻輪象徵的,正是破除愚痴無明,成就圓融。而這一份圓滿不假外求,始自於自覺覺他、自利利人的自我體悟。

人與非人?也始自於一份自覺的體悟。大師曾說:「佛門中的信仰,不只是要大家信佛,更是要人人能肯定自己、認識自己,進而對自己有信心。」近日,美國電影院首映會的槍擊事件,以及台灣一向以打擊貪汙為名的政府官員,卻一反清廉索賄擁財的案件,如滾雪球一般,引起社會民心的不安情緒,這些都是因為錯誤認識自己、不見自心所致。

日本過去有學僧問永平道元禪師:「您曾經到中國參學多年,請為我們開示您所學到的佛法大要。」道元禪師緩緩回答:「這麼多年來,我只認識到,眼睛是橫的樣子,鼻子是豎的樣子,最後兩手空空而回!」簡單的兩句話,卻涵容一個悟道者的寬闊胸襟。

佛教的真理,是一門自我反思的功課,而一個佛教的覺悟者,則始終為觀照自心與為利益群體大眾而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