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性好高騖遠,往往自不量力,年少時,父親就曾經告誡過我:「如果你有挑一百斤力氣,只挑八十斤,輕鬆愉快;千萬別逞強,偏要挑一百二十斤,吃力不討好!」
如今寫這樣一本書,對我來說,至少也有一百五十斤!累得我汗流氣喘,腿軟筋麻,如今總算挑到地頭!吃力自不用說,至於討好不討好,那就管不得了。
完成這樣一本書,前後費時十七年。從一九九四年開始,前五年斷斷續續,寫了三十章,約十八萬字,篇幅長短不一,有分節也有不分節,思想不夠周密,語文更多蕪雜,自己很不滿意,決定重新改寫,於是就擱下了。
不想一擱就是七年;但在這七年中,我也曾先後完成並出版《紅顏淚》、《野葡萄記》,和《新為我主義》、《孔子這樣說》四本小書,總算沒有虛度。
二○○六年,我又重新拿起這本書來,從頭改寫。這回我心無旁鶩,全力以赴,不覺又是五年。五年來,我反覆改寫了十多遍,刪去一章,現存二十九章,加上附錄,超過二十五萬字。前後整整寫了十年,借用曹雪芹的話來說,真是「十年辛苦不尋常!」雖然仍不滿意,但才智所限,也就只好這樣了。
我可不是王二麻子
因為雙目失明,無法閱讀有關文學理論方面的參考書,手邊只有一本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清華大學盲友有聲書委員會代為錄製的。我在文中曾經多次引用王國維的話,但我只是用來印證並強調我的看法,並不是以王國維的意見為意見。還記得已故的良師益友葛賢寧先生生前,有一次和我談到當代理論家們的作品,只是拾人牙慧,自己卻別無創見。他笑著說:「那樣的作品,全篇都是張三如何如何說,李四如何如何說,我王二麻子卻什麼也沒有說!」
我可不是王二麻子!本書只是表述我多年來對文學的一般想法和看法。管見雖然淺薄,然而發自真誠,提供讀者參考,並請多多指教。
寫作實在是一件苦事,加上雙目失明,更有許多的不方便。有位朋友知道本書完成,對我說:「你已經交代得過去了!」我明白他的意思,是勸我不要再這樣辛苦下去了。我很感謝他的好意;但我還會再寫下去。我對文學的愛,一息尚存,至死不渝!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眼會瞎,心不會瞎;人會老,筆不會老!
感謝《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女士為本書奔走,且邀到顏崑陽教授的序文美言。多年來我安貧固窮,生活清苦,幸得封社長的憐恤與照顧,如有機會,就代為申請補助,受惠良多!國立台灣文學館李瑞騰館長,九歌出版社發行人蔡文甫兄,爾雅出版社發行人隱地兄對我也多有幫助,併此致謝。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尋找參考資料,以及完成後打字、校對,都是三子祖光幫忙。爾雅編輯彭碧君、隱地又幫我找來楊家琚女士全力校對,都讓我心存感謝。書名頁書名則是我的曾孫女肇安寫的,她的硬筆字寫得更好,參加二○○九年全國青少年書法美術比賽,榮獲青年組硬筆書法銀獎!我的祖父君梅公是書法家,想不到遺傳因子竟出現在肇安這小妞身上!我出書,曾孫女為我寫書名,世界上還有更值得高興的事嗎?
梅遜書目
《梅遜字典》,字典,大江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三月
《無絃琴》,小說,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
《故鄉與童年》,散文,大江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元月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
《散文欣賞》(兩冊),論評,大江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九月
《自我的存在》,散文,大江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進城以後》,散文,大江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五月
《若有所悟集》,散文,大江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五月
《常見的成語》,成語解釋,大江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辨文識字》,說文解字,大江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串場河傳》,長篇小說,九歌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
《魯男子》,中篇小說,爾雅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九月
《野葡萄記》,長篇小說,爾雅出版社,民國九十一年七月 編著
《作家群像》(民國五十七年十月,大江出版社印行)
梅遜小檔案
1925年05月02日
梅遜,本名楊品純。江蘇興化人。民國十四年生。高中畢業。曾任《文藝創作》月刊及《自由青年》半月刊編輯。著有論說類:自我的存在、散文欣賞;語文類:梅遜字典、辨文識字、常見的成語;散文類:故鄉與童年、若有所悟集、進城以後;小說類:無弦琴。
一九八○年,因視網膜病變而失明,幾乎萬念俱灰。後重拾寫作的信心,在惡劣貧困的環境中,仍寫作不輟,陸續完成三部長篇小說、兩部探討人生的書,展現過人毅力,及對創作的熱情。自創「字基檢字法」,編著《梅遜字典》、《辨文識字》、《常見的成語》等工具書。 雙目失明仍以無限的毅力,歷時六年,六易其稿,完成六十一萬字的長篇小說《串場河傳》,曾獲新聞局金鼎獎、中山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