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夏衍和著名劇作家于伶是好朋友,一次,于伶過生日,大家聚在一起為他慶賀。談笑之際,夏衍詩興大發,即席賦詩(贈于伶)一首:「長夜行人三十七,如花賤淚幾吞聲;杏花春雨江南日,英烈傳奇說大明。」詩中巧妙地把于伶創作的幾部劇本名鑲嵌進去,並概述了他的藝術和人生經歷。夏衍自謙這是「一首十足的打油詩」,其實他是嚴格按照詩詞格律寫的,而且押的還是傳統的「平水韻」。
郭沫若讚賞之餘,表示詩的調子太低沉了,因是摯友,就提筆改動如下:「大明英烈見傳奇,長夜行人路不迷;春雨江南三七度,如花濺淚發新枝。」真「詩如其人」,整首詩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意境頓覺深遠、開闊起來。
郭沫若雖然為夏詩動了「大手術」,但在全部保留了原詩所列劇名及被賀者年齡的前提下,仍完全符合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