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的慈光 下

文與圖/林明理  |2012.07.24
1650觀看次
字級
圖/林明理 非報系

這時,樹上、地上,滿個園子都是蛙鳴。石牆旁,一叢叢樹影輕輕地搖晃它們的身軀。我側著身子去看那一盞盞昏黃的燈光。又開始坐在窗前寫了些字。想起了方才我跟學姐沿著麻竹園行走,捕捉風的步履兒,深一步、淺一步,時光的蜻羽輕輕凝固了……那群花叢竹也頻頻向夜神投遞訊息。廣場前,一位師父告訴我們,小黑貓名叫「醬油」,哦,是嗎?這名字取得真好。瞧,牠還緊依著我們褲管喵喵地叫。那逗趣的模樣,禁不住為這小東西生憐起來。是嗎?連你也知道要守護著寶殿?連你也知願力是多麼奇妙又不可思議的了?!屋外,星光應該早已寂滅了,在這個靜寂的僧廬裡,我第一次感悟到「知足」的喜悅。看,這幾多背負著風雨在靜守的寺院啊,是多麼莊嚴,多麼靜美,又傳遞一份自在。

十七日清早,只見樓外、整個寺院全是一片晴空。夏蟬把難以揣測的大地吻醒,悠長的歌聲撫綠了周遭的風景;紅柱間也漸透出光明的希冀。就這樣,我和學姐慢板地向大殿走去上早課。最近這一次次水災、人禍似乎接踵而來,台灣土地正在忍受著痛苦,我們待會兒又有新鮮的素飯可食。怎能不慶幸?怎能不心懷感恩?我們沿途嘀嘀咕咕地說著,只有期待風雨過後,政府重建的工作絕不延遲。因為,珍惜環保與心保才是最首要的。

早知道會有這麼多學人來聯誼會,因人人心靈深處都渴望有一方淨土;又或許,我們今天有緣齊聚一堂也是一種福報吧!早齋後,開始舉行「翰林學人座談會」。眾生以最虔誠的形貌投入這個儀式,剝除煩惱,剝除外界的風雨、終於來到佛的跟前與大師見面了。這一切豈不是一種超乎尋常的緣分?我的心這樣想著。

繼慈惠法師〈經典與人生〉精闢的演說後,沒想到這時,星雲大師又準時前來如來殿四樓的大會堂。一進場,大家紛紛主動起立,掌聲中,我的眼睛又溼潤了。這裡有嚴肅的時刻,也有幽默的時刻,人生三昧盡在其中。甚至可以說,是歡笑與淚珠混合在一起的。我相信大師說的話,因為,他講得明白,講得有哲理。不錯,佛光山寺不只是消災祈福的寺樓,它實際上已然成為一種至為莊嚴、又是所有佛光人心靈的庇護所在。佛陀紀念館再次為佛光山在國際上締造出奇蹟,讓人驚嘆它的獨特與美麗。

沒錯,這裡是一個親善的大家庭,我們都是佛弟子、都是兄弟姐妹。新建的佛陀紀念館內的禮敬大廳、佛光樓、菩提廣場等等的奇美,令人驚異,但是,大師仍不間斷地在告訴我們:「翰林學人要做官,先學習禪門……山林不需要佛教,社會需要,佛教不該是寺院私有,是社會擁有的……」它默默地在宣導佛的教義,與天地永恆。每次回到這殿堂,常常不自覺地感動,尤其是在不知要往哪裡去?究竟要幹什麼的徬徨之後。因此,佛光人有幸,尤其是身為翰林學人,更應感到一種責任的重大而振作,不要再次讓自己掉入悲傷或苦悶的泥沼中去了。

記得星雲大師曾寫過:「禪修,要耐煩。不要做半調子,不要做假禪師。道德可以裝假,說話可以裝假,唯有禪,是假不來的。」我很愚昧,只記得這幾個字,因為它們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看見了一種精神的火花、一個禪家的智慧與深情;因為感恩,危機才有了機會,才會有這多采的世界。因為感恩,才使人變得恬靜而柔美。因為追求愛與光明,才能讓自己人生亮起來。

這裡,也有許多無私的菩薩或國際義工,終年默默地付出了愛,為清苦與不幸者及時伸出援助的手、給予了無上的安慰。他們用誠摯,用堅信,用恒心來感動受災難的人。這如何叫我不感銘?如何叫我不慚愧?原來一片慈光遍照法界,事事含佛理,處處皆有因緣。我的心也因參會中莫名的感動而微微地顫抖了。

和諧的午後,陽光正好暖和,向牆上的雨痕走過。那隻黑貓又在蔥郁的樹林中穿梭,單看著,就是說不出的快樂。而夏蟬聲開始響一回停一回的……就這樣,讓自己的思想遊離於生命之外,暫時擺脫肉體這沉重的枷鎖吧!在這一季,空餘的笑聲低迴,只聞夏風向甜美的小草殷勤問候……

午齋過後,公車離站時我心裡的確充滿了留戀。但是山寺之夜,潔淨的塵土,清風雨露,磬的迴動,和廣大視線裡一片蒼鬱的樹林及大師的慈容,這一切驅散了我的離愁。我不禁想把頭伸到公車窗外,去呼吸廣大天幕下的空氣。原來生命是這麼可愛的。我很慶幸,自己又一次離開了狹小的家,迎向風雨後的慈光裡!這一定是我的心靈之燈,它永遠給我指示我應該走的路。在這些學人身上,我學習到了對信仰的堅強守護與對人生信念的勇敢追尋。其實,修行就是從認識自己開始,認識自己的內心深處開始。如果能追尋到內心的一份純淨,將會使自己無限歡愉。

今晨,我一睜開眼,發現已在自己的家中了。原來我剛剛失去了一個夢,是啊,走過風雨,又是一片澈然晴空,那不可捉摸的時間已流逝到光陰深處了……再回首,我像綠光裡的羊,把腳步放慢。如今,我已知道人生要有一種執著奮進的精神。雲不曾改變其顏色,我的思念也未見停歇——在山裡與夏蟲一起歌詠的季節。

至今還依戀著那個地方和兩位學姐的笑容。我是個平凡又頑固、很努力跟黑暗鬥爭的人,雖然有時也會責怪自己膽小或魯莽的行為;但為了追求充實的生命,這點倒是沒有絲毫改變的。

其實,生命的寬度是可以伸展的。每當思念流淌在山寺裡的溫馨時,我的眼前就隱約地現出了大師的叮嚀。人生是不斷的因緣際會。我可以想像,在山間、園內,在寺裡常見到的友情,也必然在國際的佛界綻放出祥和之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