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公布「中小學國際教育五年計畫」第一年核定名單,今年將補助一百九十二所中小學發展國際教育,鼓勵學校應用社區資源,將國際文化融入課程教學,核定名單見:http://ietw.moe.gov.tw。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副處長邱玉蟾指出,教育部推動國際教育,每年將補助中小學「課程發展與教學」、「國際交流活動」、「教師專業教育訓練」及「學校國際化環境」四個面向的經費,將國際教育落實於教學中。
邱玉蟾指出,今年中小學提出的申請計畫案共三百三十五件,經初、複審後選出一百九十二件,補助經費約五千萬元。她表示,學習國際教育非得要出國,台灣現在有很多新移民或外籍人士定居,建議學校可利用社區資源,讓學生從生活學習國際文化。
嘉義縣忠和國小今年在「課程發展與教學」獲得補助,教務主任盧貝怡說,將以在地的廟會活動,配合學校成立兩年的森巴鼓隊,設計「台灣廟會PK巴西嘉年華會」的教學活動。例如低年級學生,將體驗台灣鼓陣與巴西森巴鼓的異同;中年級則透過慶典服裝,來認識宗教與文化;高年級則透過鼓樂節奏,認識各國節慶。
八成學生都是泰雅族原住民的新北市烏來國小,則以「烏來心.泰雅情.國際觀」計畫,在「國際交流」方面獲得補助,教務主任吳宗憲表示,學生在歌謠、鼓樂表演獲各界認同,未來將利用這筆經費,贊助學生到東南亞國家交流,下學期的社會課、綜合活動將以此設計學習單,增廣學生的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