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宣布,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訂於八月二日召開,努力朝時薪與月薪脫鉤進行,方向定調「時薪大漲、月薪微漲」。對此,勞團要求月薪應與時薪漲幅一致,調至二萬三千元,勞工才能維持基本生活;資方則揚言「不可能再妥協」,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也認為應審慎評估對經濟的衝擊,再決定是否調高。
勞委會在每年的第三季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這個會議是依勞動基準法設置,由勞、資、學、政等十七到二十三人組成。而中研院經研所才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百分之一點九四,預告未來景氣將進入寒冬,連帶也可能影響委員會的結論,尤其是王如玄多次提到的,希望時薪從一百零三元調高到一百一十五元。
王如玄對此表示,目前月薪工作者的薪資都已超過基本工資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但時薪工作者領的是最低金額,目前是一百零三元,因此希望時薪能多漲一些,照顧打工族群;月薪部分,因近期經濟景氣不佳,漲幅應該不會像去年達到百分之五點零三,但目標仍是希望超過一萬九千元。
對此,代表勞方的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謝創智昨天呼籲,以貧窮線計算月薪,時薪部分本來就應調整,好讓時薪制勞工得以維持基本生活;至於月薪部分,應達到國際標準定義,在台灣應該至少要在二萬三千元以上。
謝創智指出,勞委會主張時薪調整至一百一十五元,全產總初步可以接受,但月薪和時薪都應同幅調整。前兩年委員會參酌物價上漲指數及經濟成長指標,使得月薪從原本一萬七千八百八十元調整至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僅小幅調漲,這樣根本無法讓台灣勞工維持合理的生活。
代表資方的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說,工商界不反對調漲薪資,但目前經濟景氣狀況不佳,薪資上調將加重企業成本,可能對企業聘用人才有負面影響,造成民眾就業更困難。
商總監事召集人王應傑也說,過去考量經濟有所成長,工商界最終還是讓步,但當前經濟實在太糟,「今年工商界不可能再妥協了」。
尹啟銘則強調,勞工薪資很多都超過基本工資,所以受益的本勞很少,大多為外勞;由於政府有一些費用(如勞健保等)也與基本工資息息相關,廠商成本增加的幅度很大。
尹啟銘表示,基本工資調高,雖然基本上對勞工有益,但廠商若因成本增加而無法經營下去,勞工反而會失業而受害,所以必須從整體的經濟來做審慎評估,不能只從勞工的角度來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