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蘅綜合外電報導】泰國宗教、道德、倫理、藝術暨文化委員會,日前聯合舉辦「發揮宗教力量反環境破壞」研討會,有相關宗教學者以及宗教領袖參加,討論如何藉助宗教信仰的力量,改善環境破壞問題。主持研討會的上議院議長提拉德上將,同意運用宗教力量減少環境破壞的方案,宗教學者則表示,商業活動也是造成環境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決該問題應從自我做起。
瑪哈瑪谷佛教大學研究院佛教系主任賽倫法師表示,自人類開始發展工業,就開始破壞自然環境,人類的貪婪導致各種環境問題叢生。因此,人類首先應團結一心,身體力行維護生態平衡,與自然和社會融為一體。
「藉助宗教和信仰的力量,有助解決環境問題。」瑪希敦大學環境暨資源系院長甘巴納表示,與環境有關的宗教信仰系統,例如泰國傳統的「森林出家儀式」,禮請高僧為大樹誦經和包上袈裟布,以視為那棵樹已經「出家」,以幫助減少森林砍伐。
根據泰國人差蘇曼‧卡比爾辛格的著作《綠色佛教徒》指出,「綠色佛教」(Green Buddhism)亦稱環保佛教,意指佛教徒應該努力恢復環境意識,將內在的禪定體驗與佛法教義,應用於關愛心靈、動物與環境。而具有環保意識與關愛心靈自然的佛教徒稱為「綠色佛教徒」,不僅重視人權,也重視生權與環境。另外,綠色佛教發起人之一釋迦比丘‧多羅弗(Taraputra)也曾呼籲,環境保護必然要回歸到心靈環保,才能達到永續發展。
提拉德總結強調,人類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需要依靠自然資源才能生存。日益增長的人口、經濟和各種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他堅信,如果人類能遵照奉行宗教「愛護大自然」的教誨,在心中建立保護自然的意識,破壞環境的行為將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