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集‧翰海微瀾】 晚明吳派藝術抒情風貌

雲窗 |2012.07.19
1979觀看次
字級

明代吳中才子互相唱和之數十首「落花詩」,皆緣起於沈周,其後有文徵明、徐禛卿以及唐寅等人附和。除唐寅的《落花詩冊》外,在另一本由文徵明所臨寫的小楷《落花詩冊》裡,詩人以雋逸的小楷書法抄錄了五十首落花詩,更在詩後題跋,為這段才子傷春的因緣際會,留下歷史的註解。

明弘治甲子年為西元一五○四年,當時文徵明(初名璧)與唐寅均為三十五歲,功名蹭蹬,如春雨般灑脫的才華,飄零在時代的狂風中,使得深具晚明特色的「山人文化」提早問世。

讀書人面對治世理想無法伸展,以及種種生活的壓力,遂都期待成為山人、名士,以受到仕宦階層或文藝名家的傾慕,並期許這番新穎的生活風格,足以成為人生另一種出路的可能。

當時文人所營造出的藝術氛圍,以及所展現的生活型態,逐漸成為明代以來一般讀書人所憧憬的理想文人典型。其間某些生活品味遂為文人所複製,唐寅和文璧一再以象徵其生命情調之雋秀典重的書法藝術,抄錄彼此唱和的大量落花詩,以宣洩才情,從中喚回生命的價值,是以文徵明在上述《落花詩冊‧題跋》中又指稱道:

……有如先生今日之盛者,或謂古人於詩半聯數語足以傳世。先生為是不亦煩乎?抑有所託而取以自況也,是皆有心為之。而先生不然,興之所至,觸物而成。蓋莫知其所以始,而亦莫得究其所以終。世傳不傳又何庸心哉?惟其無所庸心,是以不覺其言之出而工也。

吳中才子們大舉酬唱落花詩,不在乎世人眼光,不在乎傳世與否,不在乎功名富貴,唐寅晚年葬花處名桃花塢,文徵明別號停雲,皆取意於陶淵明。而陶淵明〈停雲〉詩中所展現的意境,正是明代吳中文士所嚮往的隱逸生活,以及懷念平生同好相知相惜,互為知己的人生暢事。

蘇州地區形成了具有時代風貌的新文人集團。吳門文士感於政治舞台的風雲詭譎,禍福難測,而吳中生活與經濟條件的充裕,也提供他們悠閒冶遊名山大川,盡情抒發詩書畫創造性的藝術生活旨趣。於是我們在晚明吳派藝術中,找到了琴棋書畫、詩酒風月等瀟灑端麗與細柔簡淡的抒情風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