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幹細胞培養技術突破,可大量培養優質的「間葉幹細胞」,動物實驗發現,糖尿病老鼠施打低氧培養的間葉幹細胞後,病鼠可不必截肢。榮陽團隊已向衛生署申請人體試驗,治療因糖尿病造成的下肢動脈血管阻塞病患,為糖尿病患帶來免除截肢的希望。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台北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及骨科部主治醫師洪士杰指出,低氧壓力會導致成熟細胞損傷死亡,間葉幹細胞卻相反,在低氧環境中,生機勃發,長得快又好。
洪士杰說,幹細胞分為胚胎幹細胞、成體幹細胞兩種,一般以為前者分化能力強,可用來治療許多疾病,但胚胎幹細胞牽涉醫學倫理且來源不易。間葉幹細胞可由骨髓及多種器官分離出,再以百分之一到七的低氧濃度培養,來源較無爭議,且子孫世代的間葉幹細胞,有八到九成近似有「萬能幹細胞」之稱的胚胎幹細胞。
榮陽團隊針對低氧氣濃度培養增殖的骨髓間葉幹細胞進行動物試驗。結果發現,原本必須截肢的糖尿病老鼠,接受間葉幹細胞注射後,九成局部組織出現血管新生,傷口癒合速度也增加,下肢缺血狀況大幅改善,免除截肢的慘劇,未治療的老鼠九成無法逃過截肢命運。
團隊也利用兔子進行骨折癒合、關節修復等實驗,經過注射間葉幹細胞治療後,兔子的頭蓋骨、膝關節等受損組織都明顯獲得修復。
洪士杰指出,今年五月加拿大核准全球第一個幹細胞治療藥物,就是使用間葉幹細胞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疾病」。這種疾病常發生骨髓移植病患身上,捐贈者骨髓排斥受贈病患,使病患器官衰竭,使用間葉幹細胞治療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他表示,相關研究顯示,間葉幹細胞可為治療周邊動脈栓塞、自體免疫疾病、關節軟骨損傷、克隆氏症,取得良好的幹細胞來源,將可用於許多急性損傷、發炎、自體免疫疾病及退化等慢性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