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當恆春民謠遇到南排灣歌謠,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屏東縣城鄉文教發展協會策展的「原民歌謠展」,昨天在恆春民謠館開展,安排恆春民謠歌手與排灣族頭目「尬」民謠也「合」歌謠;國寶級大師朱丁順說:「沒想到合在一起,大家都玩瘋了。」
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瓊瑤說,傳統台灣福佬系民歌,主要分為嘉南、蘭陽、台北及恆春地區四大區塊,各具特色及代表性歌曲。
恆春半島特殊地理環境,在多元族群混居環境中產生的恆春民謠,與原住民的歌謠、客家山歌調和福佬民歌都有深厚淵源。
她說,為呈現恆春半島多元音樂文化,恆春民謠館今年度以「彼此欣賞、彼此豐富」為核心主軸,統合恆春民謠與原住民音樂元素,以交流、對話的創作策展,透過視覺、聽覺的藝術呈現,展現彼此的音樂特色魅力,和在生活文化演進的脈絡中,雙方產生的影響與交融點。
昨天特別安排朱丁順等恆春民謠傳唱者,和南排灣頭目以民謠結緣,雙方「尬」民謠,也以月琴當樂器來「合」民謠。
朱丁順、恆春民謠促進會理事長陳麗萍等人,以月琴彈奏「我們都是一家人」,大家手牽手載歌載舞,縣文化處長芬春也加入歌舞行列;大夥兒發現,恆春民謠和南排灣歌謠曲調雖不同,但彈唱旋律稍做修改,不僅合得來,而且很合,「原來民謠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