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禪師入唐求法1285年-- 中韓佛教同紀念 舉辦禪茶交流

觀珣 |2012.07.16
1576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為紀念韓國無相禪師入唐求法一千二百八十五周年,大陸四川省成都大慈寺日前舉辦紀念活動,有逾百名中、韓佛教界文化專家學者參加,大慈寺僧侶與南韓禪茶專家在大慈寺法堂同台獻藝,相互交流,弘揚禪茶文化。

成都大慈寺始建於隋朝,古稱「震旦第一叢林」,唐玄宗賜匾「敕建大聖慈寺」,玄奘赴印度取經前,曾在此受戒並坐夏學律。唐武宗滅佛時(西元八四五年),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倖存的佛寺,也是當時蜀中規模最大的佛寺,後來成為中、韓、日三國佛教學術交流重地。

無相禪師原為新羅國(今韓國)三王子,剃度出家後,於唐開元十六年(七二八年)徒步入蜀,在資州(今資中縣)修行禪法達十四年;後受唐玄宗任命主持重建成都大慈寺,在成都開壇講經二十年,還在大慈寺研發「無相禪茶」,西元七六二年在大慈寺坐化。

「禪茶」是指寺院法師種植、採製、飲用的茶,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而「無相禪茶」是無相禪師駐大慈寺時開創,特點是在每一道工序中融入禪機,其「正、清、和、雅」的禪茶境界,流傳至今。近年來,禪茶在成都民間也有了發展,大慈寺開設「禪茶研究會」,一般市民也可以學習禪茶茶藝。

南韓松廣寺前住持玄鋒法師指出,中國的「大慈禪茶」和南韓的「無相禪茶茶藝」,起源相同,但在發展過程中加入各自特點。中國法師做法事習慣站著,因此無相禪茶剛流傳到南韓時,法師都站著做茶藝。但南韓法師做法事時都坐在地上,因此南韓禪茶就成了「席地而坐」的形式。不過,隨著兩國文化的交流,「大慈禪茶」也由站立變成坐在圓座上。

之前,南韓KBS電視台到大陸拍攝《無相禪師史跡》專題節目,沿著當年無相禪師在四川修行的足跡追蹤拍攝,藉以向南韓人民介紹巴蜀佛教文化,以及無相禪師的修行事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