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詩抄》/魯蛟(張騰蛟)/黃埔出版社(1960年)
圖/應鳳凰非報系
已經出版十幾本散文集,都是用本名「張騰蛟」,只有發表新詩的時候,用筆名「魯蛟」。他的詩齡很長,詩集也最早出版,然而詩的出版數量遠不及散文。
寫詩十年,才出版薄薄五十四頁第一本詩集。共收短詩四十四首,其中的二十一首全發表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上。謙虛的魯蛟,雖然心裡感謝林先生給予極大鼓勵,也常在文藝場合看到這位受人尊敬的文藝前輩,但個性木訥的他,「真正向她報名問好,還是二十多年之後」在一次團體集會活動上。
張騰蛟祖籍山東高密縣,一九三○年生。正逢中國最動亂流離的時代,二十歲以前的歲月,因而「塞滿了戰亂和驚恐、苦難和貧困」,也失去該有的正規教育,文學成就全靠自修得來。來台灣之後,一開始是迷於詩,「全神熱中於新詩的現代化」,一九五六年還加入紀弦宣布成立的「現代派」,成為創始會員。自此對現代詩「便有如崇信一種宗教那樣的狂熱著」。
關於第一本書的出版經驗,魯蛟的例子非常特別。別人是踏出第一步以後,越寫越多,他與人不同。他反而是在一九六○年出了《海外詩抄》之後,這股寫詩熱勁漸漸冷卻下來。原因是他對詩壇的爭吵「產生了厭倦,對創作上的某些歪風感到不滿。」張騰蛟再次出版詩集時,已經是三十五年之後──直到一九九五年他才由「聯亞出版社」推出第二本詩集《時間之流》,這中間他已經出版散文集十三本,小說與傳記各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