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報導】大陸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首座基督教堂,日前舉行獻堂慶典,全市十餘間教會的信徒共襄盛舉,舉行連續三天的展演,包括感恩禮拜、獻唱詩歌等。
西安(古稱長安)為十三朝古都,並以其周、秦、漢、唐建築偉業而聞名,在中國基督教歷史上,陝西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督教入華傳教始於唐代,唐太宗對宗教採取「兼容並蓄」的開明政策,不僅儒、釋、道三教並重,而且對經由波斯傳入的基督教(亦稱景教、摩尼教、襖教)也一視同仁。當時,全國景教的中心大主教區設在長安。
九世紀中期,景教被禁。之後,基督教於元、明清、近代三次傳入西安,前後經歷了千餘年的變遷。前三次基督教在西安未曾廣泛傳播,均因宗教、民族文化衝突等因素而起起落落;近代基督教文化傳入西安後,開始較大範圍、較大規模地傳播,對西安古城的歷史演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近代基督教會除了建造教堂之外,還開辦了文教、醫療等事業,加上居住等其他建築類型,形成了獨特的基督教文化建築體系,樣式新奇的教會建築為西安的傳統建築增添了西方文化色彩,如西醫醫院、新式學校等,改變了西安城市歷史文化的結構,甚至影響了西安市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