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麟有麟在郊野,狼額馬蹄善踴躍,
不踐生草不履蟲,雖設武備不侵略。
─── 子愷補題
閱此幅〈麟在郊野〉的漫畫,直覺地想起《漢書‧藝文志》中所記載:「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癒於野乎?」
「禮失而求諸野」在此圖畫中可連結出,人們心中似乎缺欠了某種禮、某種智慧和某種仁愛之心,而需要從郊野的麒麟身上尋獲。
麟,是麒麟,是神獸,亦稱為仁獸、瑞獸。麟有鹿身、牛尾、馬蹄、魚鱗皮、獨角。其角端之肉為鮮黃色;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雄者稱為「麟」,雌者稱為「麒」,統稱為「麒麟」。被稱為聖獸王,是神的座騎。
麒麟是中國特有象徵美好吉祥的神獸。牠有美德且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因此被稱為「仁獸」。相傳世上有聖人出時,麒麟才會出現。有說孔子即是麒麟送子而來的,故麒麟為儒家心目中仁愛與智慧的象徵。
《護生畫集》第一冊中有一篇〈!!!〉,題目怪異,弘一法師在畫中題詩為:「麟為仁獸,靈秀所鍾,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繄吾人類,應知其義,舉足下足,常須留意,既勿故殺,亦勿誤傷,長我慈心,存我天良。」比照此〈麟在郊野〉的題詩,同樣在讚美麒麟這種神獸的奇特長相及仁愛之心,不同之處在於此圖所題之詩強調「雖設武備不侵略」。
由於麟為仁獸,是吉祥美好、和平及仁愛的象徵,絲毫不具攻擊性,所以麒麟雖具有尖角,看去狀似攻擊性武器裝備,但是牠一點兒都不具有攻擊性哩!
故此〈麟在郊野〉圖,是在暗示人們心中和日常生活中,是否已流失了慈悲之心,應該向身在郊野的仁獸學習,找回心中缺失的慈悲和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