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大陸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川滇藏交界的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有一處隱沒山林的特殊院落,這裡就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東竹林寺診所所在地。這間診所原是精通醫術的紮唐活佛,將修行的靜舍水邊寺前院闢作診所,給寺院的僧人和附近的村民診病。二十四小時敞開的大門、只有兩名喇嘛輪守、門口掛著一個棕色的「十」字牌……雖然這間診所遠離市集,卻並不清閒。
身兼診所負責人、醫師的東竹林寺僧人—安翁登巴,今年四十四歲,一九九六年開始師從紮唐活佛學醫,又到迪慶藏族自治州的藏醫院學習了一段時間。「掌管」診所十多年來,經常天還沒亮,患者就到了,有時晚上十時也有來看病的村民,從老人到孩童,從常見病到疑難雜症,安翁登巴都看過,逐漸樹立了好口碑。
安翁登巴表示,診所自一九九七年開業以來,平均每年看診超過一千七百人次,大部分病患是附近的村民,也有來自四川的藏族群眾,還有從山東、江蘇,專程趕來請他診脈的回頭遊客。
診所只有十五、六平方公尺,一側靠牆處用來放藥櫃,一百多個小抽屜分門別類裝著各式藥品,每個抽屜都用藏文寫著藥名,一些治療胃病、跌打損傷的常用藥,就用瓶罐裝著放在外邊,另一側則放著一張書桌,是安翁登巴的診台。
「我們的藥只收成本價,不會掙老百姓的錢」,安翁登巴強調,診所的藥非常便宜,一般一帖藥只需七毛錢,一個療程下來花費不到二十元(約新台幣九十四元)。為了幫民眾省錢,很多藥材是他們到海拔四、五千公尺的白馬雪山採來,並自行加工,若是無法自製,診所會去州裡購買,也是以成本價賣給病患。去年,安翁登巴隨東竹林寺寺管會去拉薩進了一批成品藏藥,二萬多元藥費,寺裡出了一部分,縣府出了一部分。
又要接待病患,又要上山採藥,安翁登巴忙不過來,就收了一個徒弟—二十四歲的魯茸太星,也是東竹林寺的喇嘛。安翁登巴看病時,魯茸太星就負責記錄、秤藥、包藥。
除了過年、採藥配藥,以及寺裡有大的法事活動外,安翁登巴和魯茸太星天天守在診所,藏醫也講究「望聞問切」,沒有病人時,他們會誦讀經書,研讀藏醫《四部醫典》。
隨著診所名氣不斷擴大,安翁登巴愈加感覺自己的醫術需要精進。現在,他最大的心願是能去拉薩的藏醫院深造,「最好能在藏醫院實習一段時間,掌握更多的臨床經驗,找我看病的人愈來愈多,有時會力不從心。跟紮唐活佛學醫的時候,他就經常告誡說,人要多做善事,給人看病就是善事,不能因為醫術的關係,把善事做成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