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由當場展現的行動,顯現出他的智慧。我們能以一個人在關鍵時刻所採取的行動,來判斷他是否具有智慧。
比方說,只在孩子乖順聽話時,母親才變得溫柔;孩子吵鬧不聽話時就暴跳如雷,這樣的母親就是欠缺智慧。當孩子受挫失敗的時刻,才是真正展現出母親是否具有智慧的關鍵。
再舉個例子。日本的經濟學家可說是世上最優秀的學者,處於景氣谷底的現在,正是他們該發揮所長的時刻,卻看不到他們提出任何有效的對策。
這就如同醫師,如果是沒辦法替患者診斷病情、對症下藥,即使取得了再多學位,也都形同虛設。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智慧。而在培養智慧的過程中,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在面對自己的心靈、情感、忿怒的時候,如果覺得不盡明瞭,就該秉持坦白的態度:「我不了解,所以必須學習」,這樣才是正確的。
《法句經》裡有一段話:「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的人,終究只是個愚者;認為自己所知有限的人,才是真正賢能的人(若愚思為智,說彼為愚痴。若愚自知愚,是名為智者)。」
愚笨的人若是自以為聰慧,終究只能渾渾噩噩度過一生。
(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