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大有約四千多位應屆畢業生,卻有一千多人延長畢業,超過二成,成大一成六、清大也近一成。
這些台灣著名大學,每年花費政府好幾億元經費,想打造為世界名校,結果卻有兩成的學生故意留級,這在以前是很丟臉的事。
台、清、成大的學生如果是課業因素而無法畢業,我們應該要去質疑這些大學,是如何教導學生的?為何這些曾是課業最優秀的學生,卻畢不了業呢?這是國外大學少有的現象,教育部能不正視此一問題嗎?
雖說大學強調的是自主學習,但延畢不是學生的權利,一位大學生的延畢其影響所及,並非只是個人生涯規畫的問題而已,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力與生產力。
當該畢業的大學生,無法立即投入職場,奉獻給國家和社會,是浪費家庭、國家投資的教育成本。這是台灣高教最大的問題與危機嗎?
國立名校每位大學生的教育成本近百萬元,當他們延畢後,只能夠工讀或向家庭尋求經濟支持,來維持基本的生活,無法以正職工作來安身立命,對家庭與自己都是個負擔。
大學生延畢只要繳交學分費,不必負擔過多的學費,但就教育資源來講仍是一大浪費。
個人覺得教育部應該要求學校予以導正,尤其是台大等頂尖大學,更應該將學生的畢業率,納入校系評鑑項目中。
呂健吉(宜蘭縣/華梵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