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佛誕日的因緣,來自菲律賓藝術學院的音樂劇《佛陀傳》重臨佛光山。記得第一次看《佛陀傳》原始版本時,只為「佛陀的一生」而感動,那時最期待的,就是舞台上呈現「一步一蓮花」這一幕,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錯過了很多感動人心的細節。
感謝學院給我們因緣,重溫這齣「無我」的音樂劇。「無我」,是當老師介紹音樂劇團員的背景後,我腦海浮現的字眼;因為團員各有不同的宗教背景,比如音樂總監信仰天主教,其他團員有的信仰基督教、有的信仰伊斯蘭教,雖然宗教信仰不同,他們卻未因此辭演《佛陀傳》,為了編出完美的樂曲、演活各自的角色,他們放下宗教的我執,重新認識佛陀、接觸佛法,甚至學習打坐、觀想佛陀,跟佛陀接心、交朋友,這些謙恭的表現,是不同宗教間建立友誼的突破。
一齣音樂劇的成功,需要眾人成就,可能每位演員都有心儀的角色〈不一定是男女主角〉,所演的角色非其所願,但他們當下都盡力投入演出,敬業、樂業的精神值得嘉許。其他諸如燈光師、音響控制師以及負責場景轉換的道具師等,不論哪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和諧協調,假若其中一人有「我」之存在,整齣音樂劇的氣氛將變調,不再這般融洽。
音樂無疆界、宗教無隔閡,在台下的我們也該放下「我執」,從多方面觀察事情的緣起,明白「無我」的重要,體會「集體創作」的意義,將佛法融入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