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消基會針對中華郵政送遞郵件時間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八十七點五的「限時掛號信」與「普通掛號信」的寄達時間相同,但每封限時信卻向消費者多收七元。消基會也發現,每周四下午投遞郵件包裹,在台北市有可能因郵務量過大,處理緩慢,導致延遲送達目的地。
中華郵政郵務處處長曾錦雄坦承,台灣幅員不大,除非是偏鄉地區,否則郵件送達的時間不會差很多。但他強調,限時和普通掛號最大差別是收件與投送件的次數,平常日限時郵件一天收兩次、投三次,普通郵件則是收和投各一次;但遇假日,普通郵件並沒有收和投,限時郵件仍有一次的收和投件,限時郵件對於假日要寄信的民眾幫助很大。
消基會認為,按照郵局每年約送一千萬封限時掛號信計算,當中有百分之八十七點五的限時掛號和普通掛號同時抵達,若每封多收七元,中華郵政每年就能多賺約六千二百萬元。消基會祕書長陳智義表示,消費者付出較多的郵資,就是希望處理速度快一點,中華郵政這樣的對價關係讓人難以接受。他建議,郵局應視情況補充人力,若人力吃緊,應修正收件與送達時間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