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在手術室進行麻醉的病童,總會哭鬧不安,署豐醫院麻醉科醫師李育豪會準備一桶棒棒糖,讓即將接受麻醉的小病童抓一把後,與病童約定,「乖乖打針後可再抓一把喔」,如此溫馨的有趣畫面不僅手術室常看到,也幫助麻醉順利作業。
李育豪說,孩童麻醉可分為直接給予肌肉、注射點滴及吸入性麻醉等三種方式,麻醉後的孩童產生創傷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容易躁動、焦慮不安,在旁照顧的家長看到孩子害怕及哭鬧的情緒反應,無形中也會感到心疼與挫折。
若能在麻醉前先以玩遊戲的方式與孩子建立一種心理契約關係,給予希望與目標,再帶入手術室打上點滴後進行麻醉手術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只是需要些許耐心與時間。
他表示,這方法是針對三歲以上的孩童,百分九十以上都可以這樣做。先準備一桶棒棒糖,並與病童等高視線的角度溝通,以玩遊戲的方式讓他先抓一把,一邊說明建立心理契約,「讓你抓一把棒棒糖,抓到的都是你的,但等會打針不能哭哦,否則就要把棒棒糖收回來」,以經驗來看,通常約五到十分鐘就能讓病童乖乖的進入手術室進行麻醉手術。
如此一來,孩子哭鬧的機率就會下降,進而避免孩子因不好經驗而產生恐懼,若減少孩子的哭鬧不安,不僅術前的麻醉藥劑量降低,術後的止痛藥也減少,讓手術恢復時間縮短,家長的滿意度也會提升,可說是好處多多。許多人看過棒棒糖醫師與病童耐心溝通的有趣畫面,大家都搶著給李育豪醫師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