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以照顧「三失老人」為宗旨的華山基金會,今年預計提供十九萬人次的關懷服務,但截至目前為止,募款收入僅達二成六,端午節要送給長輩的關懷禮也還缺四成。華山公關社資部組長吳婉蘭表示,若經費與義工人力充足,就能給失能、失依、失智長者密集的關懷時間,避免發生不幸。
華山在屏東有位服務對象,是位七十五歲的阿嬤,每次就醫都得自己騎車,花一個多小時到高雄市旗山,由於脊椎退化,很辛苦,路上又很多砂石車,服務員很擔心,但苦於沒車子接送,在地農會得知後,發動募集五十五萬元,捐贈一台到宅服務車,供服務站長或義工接送,讓長輩覺得窩心,但也凸顯資源缺乏的問題。
關懷長輩的人力也缺得慌,吳婉蘭指出,每個服務站都只有一名站長,要負責找個案、招募管理義工、募經費與物資、拉贊助和訪視關懷,在經費缺乏的狀況下,關懷時間有限,容易發生不幸。
例如一名嘉義縣梅山近八旬的失智阿公,飲食無法自理,常得靠服務員送食物度日,但因服務員拜訪時間有限,阿公獨處時誤飲農藥,竟成為植物人。
嘉義縣竹崎服務站一獨居長輩住在山上,站長每次拜訪都是爬山去的。好在近年應聘當服務站長的人,多為隔代教養或曾照顧家中生病長輩的年輕人,最年輕才七十八年次,對老人關懷有深刻體認、深具使命感,體力足以應付刻苦環境需求。
除了總經費急缺,燃眉之急則是為獨居長輩募的端午節關懷禮,長輩曾反映:「家裡電視機的聲音我聽怕了,你們不會了解一個人在家有多孤單。」基金會要藉三節關懷,讓長輩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