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心對話】 苦難離身

釋依昱 |2012.06.14
1277觀看次
字級

編按:《與心對話》專欄由日本文學博士依昱法師撰稿,最早刊登於《覺世》旬刊〈點心篇〉專欄,從一九九○年十月一日一一七六期至一二七五期〈點亮心燈〉共一百期,由佛光出版社結集出書。本專欄邀請作者用全新的視野,以醫疾先治心的觀點切入,請讀者細細品味。

苦難皆因執著;放下執著苦難離身!

或許您已很久不曾與心對談,趁著閱讀此專欄之際,把心找回來,好好對談一下吧!

發明家愛迪生曾預言;「未來醫生將不開藥,而是激起病人在維護身體健康、飲食和疾病預防等方面的興趣。」在兩百年後,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公布:「人的一生健康與否,一半以上由個人行為決定。」證實現代人對健康的觀念,從疾病治療轉變為預防醫學與保健養生。要擁有健康身體,先要以身、口、意、三業清淨為前提。

《 分別功德論》經文中提到一個故事:

有一次,阿難背上生了一個癰瘡,佛陀讓當時有名的神醫耆婆為他醫治。因需開刀治療,耆婆擔心阿難承受不了疼痛,遲遲不敢動手。佛知其心中憂慮,慈悲地說:「請儘管放心醫治吧!我將為阿難說法,使他轉念。」

經云:

「我自當與阿難說法令其不覺痛。如來令阿難熟視佛相好。

佛為說。如來身者金剛之數。不可敗壞。

三千二百福功德所成。阿難目視不惓。耳聽不厭。

心念不散。時耆婆於阿難背上。潰癰敷膏。」

阿難誠心正意、恭敬謹慎,凝視著佛陀的莊嚴相好沒有一點倦意,耳朵諦聽著佛陀說法,毫無厭怠之心;一心一意,念念專注,思惟著佛陀所說的真諦,舉止沒有散亂。在此同時,神醫耆婆也將阿難背上癰瘡中的毒膿清除,並為他敷上膏藥。佛陀問阿難:「剛才是否感覺到背上的疼痛?」阿難答:「一點也不覺得疼痛。」 阿難之所以未覺察到疼痛,皆因一心念佛的緣故。阿難也因為專注念念相繼於佛的莊嚴相好,並且達到「一心不亂」的定境,故而遠離了潰瘡敷膏之苦。

凡事皆有因緣,阿難生瘡之業報,乃源於前世曾於雞羅吒國為王,有一聖者至城中乞食,國王見乞者即心生瞋念,持彈丸擊乞者;由於聖者是辟支佛之身,以此觸佛生血之業於五百世中常於背生惡瘡,承受椎心痛苦!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七:「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由以上故事可知神醫耆婆醫治了阿難的身體,而佛陀卻拯救了阿難的心靈!

反觀我們每日處在人我是非、貪婪、忌妒、猜疑、愛憎當中……諸多煩惱、不得出離,是否猶如身在病痛之中的阿難尊者,急需佛陀的慈悲救護呢?

「生、老、病、死」四苦當中,最難忍受的是「病」苦,所以佛陀要起大悲心救濟眾生的痛苦;而成就佛道的「大悲心」,需視疾病為修行的良方,是成就菩提的妙藥。假若吾人身心安然地接受「病」,痛也就苦不到我們了。

「心」無形無狀、不言不語,忠心耿耿地跟著我們造了無數的善業、惡業、無記業,忙碌的我們無暇慰藉這一個終日辛勞也不發一句怨言的忠實伙伴,一旦心出了狀況,身體就跟著四大不調,百病叢生。

《佛遺教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因此趁著「心」尚未提出抗議以前,讓這顆二十四小時忙碌不停的「心」有個喘息的機會,傾聽一下內心深處的心聲。

(作者為義守大學應日系創系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