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騰尹 樂愛生命 活得認真

文/湯蕙華 圖/郭騰尹提供 |2012.06.09
1533觀看次
字級
講完課後就會安排一個旅行,圖為他旅行至吳哥窟與當地孩子合影。

郭騰尹是習慣領域學說創始人游伯龍所認可的、在台灣第一位的正式講師。多年來他以完整教育訓練結合身體力行,讓學員可從生活點滴中看到自己,閱讀到生命的感動經驗。

他認為「樂活」這兩字應該拆開解釋,「樂」是「樂愛生命」,「活」是活得很認真,無論是工作、家庭、生活都活得很認真充實。

儘管現在的他一個月裡有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海外做培訓演講,令人好奇他如何經營家庭生活?如何安排樂活生活?

郭騰尹說,家人都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很慶幸在現今工作最忙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不太需要他陪伴。他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已就讀高二,勤於讀書跟學電腦,也有自己的人生規畫,常常比他還忙,而妻子在福智基金會當全天候無給職義工,帶領讀書會和共修團體,責任重大,有如上班族般忙碌。他開玩笑地說,現在當他待在家裡,最常相處的人反而是印尼雇傭。

隨時處於旅行狀態

郭騰尹形容自己從小就像個「好奇寶寶」,打從三、四歲起,就常跟家人嚷著要環遊世界,當時家住在北投復興崗的他,騎著小三輪車從街頭繞到巷尾,雖是不到五公尺的距離,但小小年紀就有大大的雄心,企圖完成他了解世界的使命。

因為這樣好奇、好動的性格使然,讓郭騰尹更加確定自己未來不適合當個循規蹈矩的上班族,因此走向培訓及演講工作的職場領域。

在全世界幾乎走透透後,他不僅熱愛培訓教育,也經常以書寫方式來撰寫他對世界的觀感。現已出版過三十本書的郭騰尹,迄今仍維持著每月四個專欄的撰寫工作,勤於筆耕及善於人性觀察的他,看待世界的目光也相當獨特。

郭騰尹認為旅行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到目的地旅遊;另一種則是保持旅遊的心態。

郭騰尹說常有人認為要旅行就一定要到某個景點去看,甚至還要將工作辭掉才能完全放鬆旅行,他認為只要保持旅行的心態,就可以讓自己隨時處於旅行狀態。

郭騰尹舉例說他上班時都不開車,大部分時間都以騎機車代步,在固定上班中偶爾轉換不同交通工具到辦公室,這也是一種旅行。

有一天,他在辦公室裡突發奇想,想改以走路的方式回到敦化南路的家,同事都以奇異的目光看著他。平日從內湖的科學園區到敦化南路,光騎車要花七、八公里的里程,騎機車上民權大橋覺得很輕鬆,沒想到走路時跟以往騎車的路線大相逕庭,雖然過程辛苦,也因此看到平日看不到的街景與花草樹木,對他來說就能充分感受到隨興旅遊的趣味。

每年挑戰自己一次

平常熱愛運動的他,常在住家附近的松山運動中心游泳,他認為不一定要選擇昂貴的健身中心,那裡的泳池既乾淨又便宜,而游泳就像跟自己的肢體對話,可以全身伸展放鬆,尤其他更熱愛長泳活動,可鍛鍊自己的耐性毅力。

為了進行長泳的計畫,去年郭騰尹調整自己游泳運動量,從游一千五百公尺逐漸調整到三千公尺的距離,二○一一年九月他更參與了萬人泳渡日月潭,完成多年的夙願,全程共計三千三百公尺。

郭騰尹認為這趟日月潭長泳過程就有如上培訓課程般,從下水的那一刻起到泳程期間及觀看後頭的人游泳,都有不同的心理障礙要克服,有未知的恐懼與不安定感,當他抵達終點時,那種「天人合一」的感覺,更是言語難以形容的興奮。奇妙的是,當他請一位男士拍攝這歷史性的一刻時,沒想到拍完照,那位男士還問他是否為郭騰尹老師,自我介紹他是友達光電的學員,曾聽郭老師講課,這趟游泳歷程帶給他許多深刻有趣的經驗。

認真「樂」愛生活的郭騰尹每年都給自己一個挑戰,今年他更許下一個宏願,就是期望有天能騎著家裡那輛「四歲」老機車,跟隨大甲媽祖遶境,讓自己的生命經驗更加豐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