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淑華(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
婦援今年九月即將滿二十五歲。我與婦援的不解之緣開始於二十一年前,那時還是輔大社工系二年級的我,因為一堂機構參觀,老師帶領我們來到當時因救援雛妓而受矚目的婦援會。一群同學爬著窄長的樓梯,來到婦援位於博愛路台北郵局旁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我們,說明她們如何協助不幸從娼的少女,進行反色情工作。受到感動的我,當場毅然加入婦援的學生志工,之後陸續協助檢舉當時流行的色情牛肉場海報。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曾陪同一位被推入火坑的少女,從台北到雲林出庭。那位少女被男友的母親推入火坑,後來逃出來。
那是在很熱的夏天,但她穿著長袖,眉頭深鎖,一路上與我沒有太多的交談,看得出她心事重重。到了地檢署,檢察官質疑她為何大熱天穿著長袖,要她把袖子捲起,我才清楚看到她手臂上一道道的傷痕;原來,她曾不斷地企圖傷害自己……。
出完庭,才剛踏出檢察署,她男友就堵在門口,逼迫她上車。那時我還太年輕,沒有受過任何人身安全的訓練與敏感度,不知哪裡來的一股勇氣,竟然也跟著上車——因為怎麼可以讓我的個案不見!我也沒有把握可以做什麼,上了車,其實非常緊張、擔心,不知他要把我們載去哪裡,所幸,他只是企圖恐嚇我們,沒多久就把我們放下車,揚長而去。
我們倆在驚嚇之餘,搭車回台北,我早已忘了在回程的路上是否曾交談些什麼。這也算是對於年輕的我,一次社會實踐的啟蒙。
大學畢業後,我先到一家社福團體工作,透過讀書會,認識了幾位在婦援會工作的夥伴,常聽她們分享在庇護所工作的心情,與少女們工作的不易。因緣際會,二○○六年我在國外漂泊多年後返台,接受當時執行長的邀請進入婦援會工作,這些年,見證了婦援會內部的變化,從一個十八人的小組織,到現在成為一個五十人的中型組織。回想起這七年來,我的任務充滿許多挑戰,但因為我清楚組織要帶領我去的地方,我也知道她清楚的信念與價值;我很慶幸婦援可以透過我去實踐對婦幼的關懷,而我也可以透過她實踐我的理想。
更有意義的是,透過這份工作,我常思考,當我在職場上不斷提反暴力,不斷提性別平權,是否也可以在我自己身上落實,不論是對我的同事,還是對我的家人。透過這個反思的歷程,我更能把這樣的平權、尊重價值內化成為我生命的信念。
我相信,每個人被擺的位置都是有意義的。當我接到婦女的電話,告訴我孩子最近與她的關係變得更好;或是看到九十歲的慰安婦阿嬤所展現的笑容;或是遠在花東的老師與我分享她如何帶領學生討論家暴,也反省自己曾不經意地對學生說出一些不夠尊重的話,還有民眾熱情參與及支持我們所辦的活動……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也看到了上天把我擺在這個位置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