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六月五日是第四十一次「世界環境日」,據最新的資料顯示,若全球平均氣溫自工業時代前的水平增加攝氏二度,到了二○五○年,氣候變遷每年對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造成的損失將達一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兆元)。
由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執行的報告指出,雖然拉丁美洲排放的溫室氣體只占全球百分之十一,不過因該區地理位置和當地仰賴自然資源,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如加勒比海珊瑚生態受損、安地斯山部分冰川消失、亞馬遜盆地遭遇破壞。
報告也舉例說,在二○五○年,因為氣候變遷造成該區農業出口淨損,會在三百億美元至五百二十億美元間。
而德國的環境問題專家委員會,四日向德國環境部提交《二○一二年環境報告》提建言,其中少食肉類、注重回收、使用無軌電車等建議,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環境專家們在報告中建議少食肉類,與生產果蔬相比,生產肉類製品會消耗更多水、排放更多二氧化碳。而現階段,德國民眾肉類消費一直處於高位,少食肉類不僅有助環保,還有利身體健康。
另外,由聯合國環境規畫署主辦的二○一二年度「地球衛士獎」頒獎典禮,四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等六人獲此獎項。其他得主包括巴西銀行家法比奧巴爾博薩、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企業家艾哈邁德賈比爾、瑞士飛行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荷蘭人類學家範德萊烏和肯尼亞馬賽族自然生態保護基金會負責人帕拉西那。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於二○○四年設立「地球衛士獎」,是聯合國頒發的最高級別的環保人物大獎,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中國演員周迅等知名人士曾獲此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