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青棒球員在奪得玉山杯青棒賽冠軍後,以噴灑啤酒的舉動來慶賀,沒想到竟引來批評,讓選手感到很受傷也很無辜,他們可能還不知錯在哪裡呢!
筆者認為錯在教練和家長的身教可能有偏差,因為法令規定禁止販售菸酒給未滿十八歲青少年,噴灑啤酒的舉動顯然違背教育本質,對青少年觀眾也帶來不良示範,才會引起軒然大波。
學生球員應該重視精神教育與品德教育,否則,國內球員打群架、鬧事、打假球的事會一再上演,這也就是這次噴灑啤酒事件引發爭議的癥結。
球員也許認為噴灑啤酒不算甚麼,啤酒也不是他們買的,所以被批評是社會的另類苛責。
是的,噴灑啤酒,錯不在學生而是教練、球隊後援會,和球員的親友團,如果大家都清楚法令規定,不讓未成年人買酒,或不提供酒品給球員,就不致發生噴酒事件。
洪蘭教授曾說,品德是透過典範和實踐學習的,孩子會模仿、學習,學生沒有學好,是教師的方法不對;品德教育就是要每天實踐,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尤其教師必須做好身教模範,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
所以,家長、老師、教練、地方棒球人士都要記取教訓,棒協則應負起督導職責,協助建立球員正確觀念,要求球員重視精神教育與品德教育,我們的體育運動競技才能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