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如果能夠賣出一百萬杯冰沙,就可以填補教堂改建的經費缺口。」隨著氣溫升高,高雄旗津旗後教會的教友們,昨天起展開賣冰沙募款活動,這座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長老教會教堂改建工程,負債約二千萬元,已經連續第三年在教堂前義賣冰沙,希望新落成的教堂,能夠成為旗津地區社區教育中心。
西元一八六五年,英國傳教士馬雅各到當時名為「打狗」的高雄行醫傳教,並在旗後教會現址設立長老教會,旗後教會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發源地,至今已經有一百四十七年歷史。
由於教堂建築老舊,三年前進行翻修,原預估需花費六千五百萬元,因土地偏小,主體建築被迫往上「增高」,經費爆增到近九千萬元。
教友們發起義賣冰沙,希望為教會募集改建經費,許多教友已連續三年,利用五到十月的周休假日來協助義賣。
「我希望新的教會不只是教會,而是兼具社區學院、藝文展演空間等功能,讓更多人願意踏進這個溫暖的地方。」牧師余一峰表示,旗後教會外觀已大致完工,新的教堂不但會有可容納約三百五十人的禮拜堂,還會有歷史館及許多公共空間,希望朝「觀光教會」及「社區教育中心」的目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