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學做人--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任浩之 |2006.09.25
1155觀看次
字級

某個人現在很貧賤,不一定證明他日後就不能富貴;反之,某個人現在很風光,不一定證明他以後就不會窘迫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代聖人孔子尚且會犯這樣的錯,我們更應該小心警惕。

任何人和事物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既可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著壞的趨勢轉化,所以人們在對待人和事物的時候,不能夠僅僅盯住眼前的這麼一點點表象,因為它只反映了這個人或者這件事目前的狀態。人們要懂得美麗的白天鵝是從醜小鴨變來的,美麗的蝴蝶是從醜陋的蛹變來的,不要以貌取人,應該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對人和事從本質上進行分析、判斷,只有掌握了這種能力,才可能做出正確的、符合自己利益的決策,否則就要急功近利的錯誤。

說到以貌取人,大家肯定會想到三國時期,和「臥龍」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了。當時,龐統隱居在江東,魯肅慧眼識英才,周瑜死後,他就向孫權極力推薦龐統。可是孫權見龐統「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裡十分「不喜」,又嫌龐統出言不遜,輕視周瑜,便拒而不用,輕易地將他放走了。於是,魯肅只好把他推薦給了劉備。
 
龐統雖然早死,但是從當事人對他的評價,以及他生前所做的事來看,他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孫權因為以貌取人,就失去了這樣一個人才,不能不說是很大的遺憾。

司馬懿則比孫權聰明多了。他任用的名將鄧艾在小時候就常常被人瞧不起。

鄧艾從小是個孤兒,做過牧童,犯有口吃的毛病,說起話來結結巴巴,常常憋得臉紅脖子粗。像他那樣的人想要做官是沒有什麼指望的。
 
但是他從小喜歡武藝,愛看兵書,每見高山大河、形勢險要的地方,他總要指指點點,結結巴巴對人說:「這……這裡駐一支兵……兵馬,敵……敵人就……打不進來。」人們都笑他人小心大,做不了文官還想當武將。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也被司馬懿看中了,並做了尚書郎。後來,鄧艾帶兵消滅了蜀國,打破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而韋詵擇婿的故事更是為「以貌取人」的人上了一課。

唐玄宗時,裴寬曾在潤州地方官手下做事。當時潤州刺史韋詵正在為女兒挑選丈夫,很久都沒有遇到合適的。一天,他在家裡休息,登樓遠望,看見花園裡有個人往土堆裡埋東西,於是向家人打聽那是誰,家人回答說:「是裴寬。他為人清廉,不願意接受人家的賄賂,生怕玷污了自己的家門。有人送給他一大塊鹿肉乾,放下東西就走了,他沒法退還給那個人,又不敢自欺欺人,所以就把它埋起來了。」韋詵聽了對裴寬的人品讚嘆不已,決定把女兒許配給他。結婚那天,韋詵讓女兒躲到帷帳後面偷偷看裴寬。裴寬又高又瘦,穿著一件碧綠的衣服,族人都取笑他,叫他「碧鸛」。韋詵嚴肅地說:「父母愛惜自己的女兒,一定要讓她嫁給賢良的公侯作妻子,怎麼能夠以貌取人呢?果然,裴寬不負岳父的重望,後來當上了禮部尚書,很有聲望。

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某個人現在很貧賤,不一定證明他日後就不能富貴;反之,某個人現在很風光,不一定證明他以後就不會窘迫。關鍵在於要學會識人,從這個人的本質看出他日後的情形。

韋詵選中了裴寬,著眼點不是放在此時此地,而是放在了彼時彼地;他不以衣貌取人,不以貧賤取人,是因為他明白人是會變化的這個道理。他從裴寬埋肉乾的行為看出他清正廉潔的人品,由此斷定裴寬以後必定能夠飛黃騰達,而後來裴寬當上了禮部尚書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眼光果然沒有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