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永夏(寄自山東濟南)
報載,某地官員宣誓,要「為人民富裕而奮鬥」。乍看這則消息,感到十分振奮。繼而一想,又覺有些不妥。因為,富裕並不等於幸福,它既能給人帶來富足的生活,也可能帶來災難。因此,把它當作奮鬥口號,就很值得商榷。
對於富裕的好處,人盡皆知:至於它能成災,卻易被人忽視。實際上,隨著西方「文明生活方式」的泛濫,富裕的災難層出不窮,危害之大怵目驚心。隨舉幾例,便可見一斑。
二十世紀中期以來,整個南太平洋群島已根除了饑荒。這一地區空氣清新,風景優美,沒有汙染,沒有證據表明這樣的環境會惡化人的健康、縮短人的壽命。但流行病學家卻發現,迅速西化的生活方式和空前的富裕生活,使島民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傳統銷聲匿跡,而早已成為西方人殺手的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卻在迅速蔓延,島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葬禮非常普遍。
密克羅尼西亞轄區內的克斯拉島曾是一個強大的王國,島上的每個家庭都非常富裕。然而調查發現,島上竟有85%的人患有肥胖症。其中糖尿病患者竟占四分之一,高血壓超過三分之二;許多年輕人在二十歲就患有輕微心臟病、心血管疾病。
克斯拉島副總督曾坦誠地說:「我們前往密克羅尼西亞以外地區的原因是為當地人求醫買藥,這裡的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如島上的椰子一樣多。」顯然,正是高度的富裕,摧毀了島上居民的健康;而只有富裕沒有健康的人生,又有何幸福可言?
最新的流行病發病情況表明,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大陸「富貴病」的發病率正日益走高,目前有高血壓患者一億六千萬到兩億、脂肪肝患者一億三千萬、糖尿病患者五千萬到七千萬……
上海市有關部門曾對該市延吉社區的十萬人口進行全覆蓋、大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示:該社區高血壓病發病率為17%,與國外報導的18%相近,另冠心病患病率為6.2%、高血脂患病率為1.9%、糖尿病患病率2.8%、肥胖症的患病率為5.3%。相反的,在一些經濟較落後的地區,這種「富貴病」的發病率卻低得多。從這些簡單的統計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富裕也可成為健康的殺手。
其實,富裕能夠致病,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個別地區的個別現象,而是科學的結論。通過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富裕能從五個方面摧毀人的健康:一是過度使用和依賴電腦,使大腦閒置起來,造成大腦的急劇退化;二是長期以車代步,使腿閒置起來,帶來要命的肥胖症,又對心臟施加瘋狂的壓力,把人變成了豆腐渣;三是長期吃精細的食物,使腸胃變得脆弱,一有風吹草動,腸胃便不能承受;四是長期生活在空調環境中,使排毒的汗腺閒置,體內積累的毒素排不出去,就會生病,使人變得弱不禁風;五是濫用科技成果,一有病就打針吃藥,使免疫系統閒置起來,免疫能力大大降低,疾病更易乘虛而入。而且,過分依賴藥物會成為藥物的奴隸,不但離開藥物就沒了抗病能力,藥物的副作用還會成為新的致病因素。
至於富裕在道德層面上產生的負面效應,此處姑且不論。
或曰,你是不是反對致富?當然不是!讓百姓富起來,仍是件重要的大事。
然而如果把富裕當作唯一終極目標,那就未免失之偏頗。因為幸福並不只來自富裕,而且富裕也不一定就有幸福,有時甚至適得其反。因此愚以為,把「為人民富裕而奮鬥」改成「為人民幸福而奮鬥」,似乎更為貼切,也更富有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