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眼光看單親

曹淑芬(台北市/教師)  |2012.05.25
1294觀看次
字級

我是《未婚單親媽媽三種辛酸》的作者,我本身婚姻正常。因為身為女性,教學中看到許多親子間的故事,所以關注這些議題。

我的觀點可能與《單親、雙薪家庭 困難都一樣》的作者不一樣的是,出發點是從孩子的眼光看單親。我同意民主社會中,選擇是一種自由。但是,當這個選擇會牽連另一個生命主體時,三思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在沒有良好的經濟及親人的支援下,執意要生下一個父親確定會缺席的孩子,無論是大人浪漫或自主的選擇,但請問對孩子公平嗎?

我的一位有這樣背景的同事,除了要擔負所有媽媽一樣辛苦的工作,她更辛酸的是沒有能力租房子,所以要低頭於娘家的屋簷。每當她與娘家人有齟齬,當所有辱罵聲全出時,就是她和孩子最難堪的時候。也因沒有另一半後援,她比一般人更為五斗米折腰。

再者,筆者的一位主管,剛生下孩子的她,並不知有產後憂鬱症。她說:「我的先生,全天在醫院照顧我,抽空回去洗個澡而已,孩子一直哭,我也哭,打電話給先生,先生一聽立刻說,不洗澡了,我即刻趕來。」任一女性在身心最脆弱時,都會希望有個肩膀依靠。這兩個故事,筆者的觀點是,一個母親,唯有自己好,情緒穩定,孩子才會真正好。

至於再婚的問題,筆者會建議目前出售一公益心靈影展,名稱是《爸爸媽媽聽我說》。可以參考影片中,會面臨的教養問題,「拼裝家庭」所面臨的複雜及難度,確實比獨力撫養更高。

筆者一位女學生,母親抽菸又酗酒,再婚後又育一子,每次我們從他們家經過,家長們與筆者都有同感,即使那位女學生成績再優秀,也在課餘幫忙賣甜甜圈補貼家計,真是個貼心的好孩子,但,每當她怒視她的生母、繼父還有同母異父弟弟的眼光,目中幾乎可殺人的憤怒,都讓我們不寒而慄。

孩子有權去認識自己的生父,而不是活在大人的恩怨中。從最近一位女演員女兒在母親節清早跳樓自殺,但這位女演員拒絕生父到女兒靈堂上香。我想,其中的恩怨情仇確實不是旁觀者能理解。但是筆者相信選擇原諒,才是給孩子最大的一份禮物,請相信一個孩子不斷聽到對生父不負責任的指控時,會感到一份被撕裂的痛苦。

王淑俐教授的父親是一個好典範,她的生母拋棄孩子再婚,是在她父親正入獄時,才小學的王教授被迫成為弟妹的「母親」,拉拔他們長大,我想會有溫馨結局,是因為王教授的父親常告訴她:「您這麼好的資質,就是遺傳妳的母親。」寬諒取代無止盡的怨恨循環。

如同讓植物長大需要養分,愛、安全感及信心,是伴隨孩子健全成長三大要素。曹淑芬(台北市/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