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風潮唱片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鳥人」孫清松投入鳥類研究近三十年,一生隨鳥起落。因為鳥,搬到台中新社山間,卻遭九二一地震奪去家園與髮妻,一度崩潰;也因為鳥,重拾意志,重返新社投入鳥類錄音,成為台灣罕見的鳥聲專業錄音師。
近日孫清松出版費時六年採集的鳥聲專輯,收有台灣三十九種中高海拔鳥類鳴聲,不少是台灣首見錄音。回顧六年來獨自翻山越嶺的錄音歷程,孫清松說,許多鳥聲全台可能罕有人聽過,「就算聽過也不知是哪種鳥。」
孫清松二十九歲經賞鳥接觸鳥類攝影,原先他跟眾多鳥友一樣,著迷鳥兒姿態、特色,漸漸想探索更深「這些美麗歌聲、鳴聲,是否像人聲一樣,隱藏各種喜怒哀樂?」戀鳥情深,他和妻子索性逐鳥而居,把新社居家裝設得如鳥類觀測站。就在觀察綠繡眼期間,發生九二一地震,也奪走了他妻子。
災後,孫清松帶兩個幼子遷離傷心地,一度難以振作,卻慢慢想起不同綠繡眼面對災害的差異,「有些夫妻發現小鳥被吃、巢被毀,在原地繞十幾天,毫無對策;但也有夫妻兩天後就重新築巢,繼續繁衍下一代……。」
孫清松決定向綠繡眼學習。「鳥遇災,其他鳥根本不會來安慰;人遇災,雖有人安慰,還是得靠自己。」一轉念,他對投入鳥類錄音的目標更明確,辭去工作,全心專注理想。雖然經濟艱困,但「我若一直考慮外在問題,就永遠做不了」,靠演講、接案和贊助維繫生活。
這次出版中高海拔鳥聲專輯,薄薄兩片CD和圖鑑手冊,負載了孫清松無數晨昏寒暑。由於中高海拔鳥類都棲息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山區,又出沒不定,他常摸黑深入原始森林,卻空手而返。像棕噪眉僅在天亮時半小時歌唱,他花了半個月才錄到滿意的聲音。
然而這些苦,都在聽到夢想鳥鳴時化解。孫清松難忘,初次聽見棕噪眉歌鳴的震撼:「那聲音圓潤甜美,畫眉都遠遠不如」,宛如甘泉注入心中,讓他忍不住每年定時深入山林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