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英雄愛蒙森的半身雕像,矗立在奧爾松鎮上。文與圖/耿婕容 大塊文化提供非報系
冒險的起點——新奧爾松
早期曾為礦村的新奧爾松(Ny Alesund)位於國王峽灣的南端,隔著峽灣與新倫敦鎮對望。來到這裡,不能不知道它有「三北」,即「世界上最北邊的殖民地」、「世界最北邊的鐵路」以及「世界最北邊的郵局」。如今,這裡已成為北極科學站設立的集中地。

新奧爾松的村落附近有一處鳥禽孵育區,包括白額黑雁(Barnacle Geese)、粉腳大雁和北極燕鷗(Arctic Terns)都在此落腳,好似隨時都在上演著嘉年華派對,熱鬧非凡。
結束了生態巡禮,轉向北極探險,新奧爾松依舊值得被寫上一筆——它是著名的挪威探險家羅德‧愛蒙森(Roald Amundsen)和義大利將軍諾比利(Umberto Nobile),分別搭乘飛船英勇挑戰北極極點的開端。
兩極英雄——愛蒙森
足跡遍及南北極的愛蒙森,先後完成極地探險的三大壯舉:探險西北航道、抵達南極極點、橫越北極上空。
他本為醫學院的學生,後來放棄既有的研究志業,成為北極探險家,並從愛斯基摩人身上習得拉雪橇的技術。他既無資產也沒背景,因此向探險家南森求援,得以利用南森的「前進號」抵達南極大陸,再運用狗拉雪橇,於1911年12月成功抵達南極90度,成為競賽中抵達南極極點的第一人。
1926年5月,在斯匹次卑爾根島附近的愛斯基摩人,遠遠看到一隻巨大的鯨魚在空中飄浮──事實上,那是「挪威號」(Norge)飛行船,由位於斯匹次卑爾根島新奧爾松的鐵塔出發,成功飛越北極上空,到達阿拉斯加的貝羅角(Point Barrow)。
這趟飛行探險,由愛蒙森和愛爾斯沃玆(Lincoln Ellsworth)領軍,並由飛行船的設計師──義大利的諾比利駕駛,船上有帳篷、睡袋、雪鞋和滑雪器材,以及十多位探險隊員和兩個月的糧食。當探險隊抵達北極極點時,天氣晴朗,飛行船遂下降接近冰面處,插下美國、挪威和義大利三面國旗。
悲傷的事件發生在1928年。「挪威號」飛行船的設計師諾比利,應政府要求建造了「義大利號」(Italia)飛行船,並且成功飛臨北極極點上空,卻不幸在歸途時,因飛行船漏氣而墜落漂流於浮冰上,之後被俄國救援隊救起。
但是,愛蒙森在聽聞失事的同時,即動身前往救援,結果失事的九人都被救回來了,而前去救援的愛蒙森和他的法國同伴,卻在發出最後一封電報後宣告失蹤。根據研判:愛蒙森於搜救途中遭逢飛機失事,命喪北極。屍骨至今尚未尋獲。
愛蒙森可說是南北極探險年代的靈魂人物,終其一生以探險為職志,是人類成功征服南北極的「兩極英雄」。現今在新奧爾松仍可看到一座面向北極的愛蒙森半身塑像,眼神中充滿了對北極的深深思念。
這些勇者的精神,累積成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讓我們今日得以按圖索驥,不再像前人那樣盲目漂流,更能使用GPS衛星導航精確辨識方位,或乘坐「直升機」與「核子破冰船」飽覽極地風光。因為前人前仆後繼的冒險犯難,大大開拓了人類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