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社會轉型期知識分子的責任

趙怡(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教授/博導) |2012.05.17
986觀看次
字級

對當代知識分子來說,五月四日是令人熱血沸騰的日子。遙想當年,甫自帝制中掙脫出來的中國,仍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蹣跚而行。一群抱持著高度理想與熱忱的青年,在民族尊嚴和愛國情懷的驅使下,引爆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創下近代中國知識階層領頭推動社會改革的先河,也為亞洲新生的共和國注入了第一劑自由民主的養分。

比「五四」更往前回溯十九個年頭,維新派領導人物梁啟超曾以《少年中國說》一文,激勵當時的年輕人。文中明確指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他把年輕的一代視為國家前途與社會發展榮枯成敗之所繫,可謂目光宏遠,且一語中的。康梁變法雖然功敗垂成,先哲的話語卻沈重地敲擊在青青子衿的胸口上,至今仍感受到它振聾發聵的力道。

星移物換,百年中國的恥辱漸去,列強征伐的陰霾也已遠離,知識分子不須再用生命與鮮血來喚起民族的志節,但在科技工具和物質文明的主導之下,在經濟快速成長帶動現代化的同時,也隨而併發出貧富不均、社會失序、物慾橫流、價值紊亂等後遺症,導致整體文明未見同步提升,反而亂象畢呈。顯然,當代的知識分子在社會急速轉型的過程中,又將肩負新的使命。

姑且以海峽兩岸的華人社會做為觀察的標的。台灣由於教育普及和社會開放較早,比起大陸顯得進步、穩定與成熟,不過,也仍然在舊社會積習未改以及新時代的頹風侵襲之下,和彼岸同樣地顯露出種種惡質文明的產物,只是程度有別罷了。

先看看所謂「黑心食品」近年來橫行兩岸。像是可口可樂含氯、雀巢食品致癌、立頓茶有農藥、來伊份蜜餞長蛆、太子樂等嬰兒奶粉含奪命菌或毒蛋白粉、蒙牛牛奶驗出添加劑等。這些響噹噹的品牌都曾經是消費者眼中的寵兒,竟然成為人類健康的殺手!

近半年以來,海峽兩岸分別傳出連串車禍殺人案件。去年十月,在廣東,兩歲女孩悅悅遭車子撞倒,十八個路人先後經過都視若無睹;事隔不到幾天,在四川,又傳出貨車司機兩度碾壓五歲村童當場致死,以及在深圳,失明男子跌入河中,周圍竟無人挺身而出,施以援手……;而在台灣,今年一至四月已發生百餘起酒駕肇事致死的悲劇。

一九六六年,一名在台灣輔仁大學留學的美國青年狄仁華,在離台前夕,特以「人情味與公德心」為名投書《中央日報》,他坦言直陳在台灣的人民對「自己人」向來誠實、淳厚、慷慨、好客,但是一旦廁身於人群之中,便流露出自私、善妒、冷漠、排外的言行。因此,狄仁華建議要把用在私人領域裡的熱情儘量灌注到群己關係中去。文章刊出之後,引起眾多年輕族群的共鳴,甚至還成立了「中國青年自覺運動推行會」,以「我們不是自私頹廢的一代」為號召,掀起學生從事社會公益服務的熱潮。事隔近半個世紀,狄仁華的忠告似乎依舊具有一定的意義。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中國傳統社會獨尊士人,即便時至今日,讀書人依然地位尊崇,也因而此時此刻身為高級知識分子者,必須一肩扛起樹立標竿、改造社會的神聖責任,以貫徹書生報國的精神,實現知識濟世的理想。

九十三年前發生的「五四運動」撼動中外、震爍古今,如今哲人已遠,但英姿宛在。今日的知識分子,豈能目睹社會之紊亂、人心之低下而甘於緘默、隨波逐流,讓先賢獨獨專美於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