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英國新一期的《自然奈米技術》雜誌表示,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病毒發電的技術,用這種病毒製成的示範裝置,可以達到常用電池約四分之一的電壓。
美國柏克萊加大等機構研究人員報告說,利用一種名為「M13噬菌體」的病毒開發出相應技術。這種呈棍狀的病毒具有壓電效應,受到壓力時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兩端之間產生電壓。研究人員還對病毒進行改造,在表面加上蛋白質,放大壓電效應。
實驗中,大量棍狀病毒可整齊排列成一層薄膜,然後將二十層薄膜疊加在一起,就可產生較顯著的壓電效應。研究人員還製成了一個示範裝置,受到壓力時能產生六毫微安培電流,電壓約為零點四伏特,約五號和七號電池電壓的四分之一。用手指敲擊裝置時,能讓液晶螢幕清楚顯示出數字。
研究所用的雖然是病毒,但它主要攻擊細菌,對人體危害不大,且能大量培養,是一種相對較好的壓電效應材料。
研究人員表示,今後也許能製作成實用的微型發電裝置,為一些小型電子器械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