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相片中穿著潔白婚紗、笑得燦爛的美人兒;她是眾人口中帶著孩子上補習班,排除萬難考取高普考的女性;她一心提拔孩子,不辭勞苦,但求兒女能不愁吃穿,專注於課業。她,有個令人尊敬的稱謂:媽媽。
基測曾出現過一道作文題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乍見此題,腦中第一個閃現的畫面便是母親厚實的雙手,為了家庭、為了工作,那纖纖的素手不再細緻,曬黑的皮膚遮掩不了她為家操勞留下的傷疤,細看才知曉,除了刀傷,還有熱油潑濺造成的疤痕,多年來不曾聽她抱怨過煮飯多麼辛勞、油煙如何嗆人,她只看到女兒止不住餓,躡手躡腳溜進廚房偷吃的神情,和開飯時家人臉上幸福洋溢的滿足樣。那雙手曾經懷抱許多年輕的夢想,礙於家庭,選擇擱置。現在的她,坐在屋前涼亭泡著茶,莞爾青春歲月,看著逐漸成長茁壯的孩子,她說:我不後悔。
當時的她,高中畢業沒多久,才剛滿二十歲的年紀,嫁給了將近三十歲的男子,兩人相親結識,彼此認識得還不夠深也還不夠透徹,一年還沒過完四分之一,兩人便在諸親友的祝福之下步入了禮堂,他倆的婚事是父母所決議,那時的女孩無從選擇,只能順從父親的旨意,暗暗祈禱眼前的男人會愛她一輩子。翻出她房間床頭櫃裡的相簿,一張一張是孩子們的成長足跡,一本一本是她老去的年華。從初獲麟兒的嬌弱,到養育三個孩子的福泰身材,她奉獻一去不再回的人生,為了家她可以上刀山下油鍋,只要家人幸福和樂,她說:這一切都值得。
曾經埋怨母親,為何學校舉辦的活動,總礙於工作不克前往;曾經怨懟母親,當我在校和同學發生不愉悅時,何以她噤若寒蟬;曾經不解她若愛我,又怎捨得把我送去住宿學校……,諸多「曾經」,母親並未多說什麼,依然繼續為孩子著想,依然苦口婆心婉言相勸,而我發現原來自己不懂得體諒、不會將心比心。
母親,是神聖、溫暖、愛的代名詞,用時間、歲月換得家庭的和樂美滿。「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親情難以報答,藉著這篇文章,要對辛勞的母親說聲:「媽媽,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