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宮以斯帖台北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美國、新加坡跨國研究,證實Sun1蛋白質是造成細胞老化的關鍵因子,若剔除該基因,壽命可延長二點五倍。這項實驗結果,提供人類對抗老化相關疾病的治療新契機。研究成果登世界頂尖《生物學》雜誌「Cell」。
早衰症(HGPS)是一種在兒童期即出現老化,身體逐漸衰竭的疾病。病患身體老化速度約為正常人八倍,症狀有提早產生皺紋、鳥型臉、矮小體重不足、禿頭、硬皮症、骨質疏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平均壽齡為十三歲。
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紀雅惠博士表示,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研究所二○○三年發現,構成細胞核膜主要成分之一的laminA蛋白質的基因突變,出現不正常皺褶現象,造成老化。她利用免疫螢光染色觀察發現,在laminA基因缺陷的病人細胞中,都有較高含量的Sun1蛋白質,推測Sun1蛋白質的不正常堆積,是造成早衰症的關鍵之一。
研究團隊以近五年時間,利用出生四十天、laminA有缺陷的小鼠進行實驗,發現降低Sun1在早衰症細胞中的表現,能減少早衰症細胞的衰老現象,再進一步剔除老鼠的Sun1基因後,原可活四十一天的早衰鼠延長到一○四天,相關的老化病理症狀也獲得延緩。
國衛院院長伍焜玉表示,這項實驗證實的老化機制,提供一個對抗老化相關疾病治療藥物的重要分子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