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榮總以六十名新生兒進行試驗,半數嬰兒在扎足跟採血前先餵食二西西母乳,不只因恐懼、疼痛而哭泣的時間縮短一半,心跳、呼吸較為平穩,連臉部表情都比較放鬆。
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士節前夕,台北榮總昨天展示實證照護運用,包括採血、打針前先餵母乳,減少嬰兒疼痛應,還以衛生棉幫早產的「巴掌仙子」製作小尿褲,展現護理專業。
新生兒一出生就要接受一連串疼痛處置,包括多次足跟採血、肌肉注射維他K1,以及接種疫苗等。北榮嬰兒室副護理長李延慧說,多數人以為嬰兒還那麼小,不會覺得痛,但事實上,若醫護人員未能察覺,或誤解新生兒對疼痛的因應能力,恐留下不愉快經驗。
北榮護士翻閱文獻後發現,新生兒靜脈抽血前先給予母乳哺餵,能有效降低哭泣時間、減緩疼痛,且會出現較少的疼痛生理反應及行為變化。
北榮以六十位新生兒進行試驗,半數在採血前餵哺母乳,半數則無,得到與文獻相同的結果。
李延慧說,有的新生兒在採血前一小時,媽媽就先親自餵哺母乳,無法親餵者,則由護理人員兒蒐集二西西母乳,在採血前二分鐘以空針餵食,新生兒的疼痛反應明顯減緩,哭泣時間更是縮短一半,有些寶寶甚至扎完後很快就睡著。
母乳為何能止痛?李延慧說,母乳裡的褪黑激素前驅物與腦內啡有關,能刺激腦內啡分泌,達到止痛效果。
「此做法也很適合小朋友打疫苗前。」不過,李延慧提醒,孩子吃進的母乳量較多,最好提前一小時餵哺,並間隔半小時再讓孩子接種疫苗,以免吃太飽後哭鬧,導致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