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三年前忍痛將瀕危兒子全身器官捐贈出來,李淑茹走過創痛,成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義工,用歡笑代替淚水,積極面對人生。
器捐中心昨天在台中舉辦一場器官捐贈者家屬的聯誼活動,包括台中、彰化、南投及雲林縣的器官捐贈者家屬相約一起做鳳梨酥,分享親人離開時將器官捐贈的煎熬與不捨,並分享走過傷痛的故事。
穿著粉紅色義工背心的李淑茹和八十歲的母親也參加這場活動,她開朗的笑聲很難讓人聯想二○○九年她曾面對椎心之痛;當時就讀高二的十八歲兒子車禍腦死,為完成兒子遺願,李淑茹決定將他身上可用的器官全部捐贈。
李淑茹這個決定立即幫助六個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皮膚及骨頭還幫助了另外四十至五十個病患。她說,想到青春年華的兒子就這樣辭世,常忍不住痛哭,經常打給器捐中心人員訴苦,一年多才走出傷痛,決定要成為器官捐贈的義工。
李淑茹說,兒子去世前一個月,在學校參加器捐宣導活動,回家後一直告訴家人,未來若死了,可用的器官要助人,這個想法真的變成「遺願」留大愛在人間。
家住南投埔里的陳坤山及傅妤蓁夫妻七年前也做了同樣的決定,當時就讀大一的小兒子也因車禍而腦死,雖然長子一直希望等待奇蹟,但經歷五天的煎熬,夫妻倆決定捐出兒子的心肝腎,幫助四名等待器捐的患者。
在醫院協助下,與接受器捐的廖姓男子見了面,當廖男帶著二歲的兒子,稱陳坤山「阿公」時,夫妻倆說,「真的非常感動」,彷彿小兒子的器官有了傳承,心裡充滿喜悅,也激勵罹患食道癌的陳坤山有活下去的意志,奇蹟式地恢復健康。
器捐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表示,目前全台有八千餘人在等待腎臟捐贈,是所有器官別中等待人數最多的,希望有更多人能夠響應器官捐贈的行動。